首页 > 百科 > 常識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端午節的習俗那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緣由和故事

屈子祠內新塑造的高達三米的屈原像(拍攝於1981年)。湖南省東北部的汨羅江上,每年農歷五初五“端午節”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紀念兩千年前在這裡懷沙自沉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新華社記者王平攝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瞭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瞭“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瞭“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瞭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瞭。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瞭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瞭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傢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瞭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佳節,當然少不瞭粽子這個主角。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瞭。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瞭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瞭盛唐時期,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國百姓傢傢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據《史記》記載,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就是在舊歷五月五日這天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湖南汨羅市,賽龍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佈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傢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而在廣東,龍舟競渡之前,要首先進行請龍、祭神的儀式。賽龍舟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除瞭端午節之外,也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如果從賽龍舟是為瞭紀念屈原這個說法去理解,它現在已經超越瞭一項體育運動的范疇,變成瞭一種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精神圖騰。

端午節戴佩飾香包之類的小物件也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佈縫成的。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顏色鮮艷,袋囊內的填充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堅強的心  易傢灣  和平門  東渡村  搶個紅包  白菊  小青楊  姬松茸  食管痙攣  市集  疝修補術  曠日經年  尖山北  春河  真陽鎮  冰風暴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