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毛尖的正確沖泡方法 蓋碗毛尖的正確沖泡辦法
来源:74U閱讀網
1、中山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白塔山下,是一座橫跨黃河鐵橋。甘肅蘭州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黃河第一橋”之稱。
2、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裡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裡處,稱為“鎮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位置——白塔山下。迄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國公建斯柱於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3、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隻大船,橫排於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以長木連接,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
4、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建議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
5、鐵橋承建時,喀佑斯曾保證保固80年。但歷時僅42年,即194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瞭11個晝夜。後經搶修雖恢復瞭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1954年開始,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瞭多次整修加固,將橋體抬升瞭1.2米,增加瞭五座弧形鋼架拱梁,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瞭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惟一通道瞭。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瞭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6、元通大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距中山橋以東約800米,北起靖遠路高架橋,引橋上跨北濱河路,主跨跨越黃河,平交南濱河路,順接通渭路。整座橋為下承式鋼管拱連續梁組合體系。大橋全長459米,寬26米,橋跨為80米+150米+80米,設雙向四車道及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觀景平臺,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幹路。元通大橋最大跨度150米,是黃河蘭州段上最大的橋梁跨度。
7、元通大橋於2010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1月18日,元通大橋正式通車。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