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網絡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春節的來歷和習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灶”或“辭灶”。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灶王爺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掛影”。天津市民俗專傢林希介紹說,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哪傢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此說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在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為瞭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爺的牙齒粘住,使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糟塗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瞭人傢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瞭,這實際上是民間一種倫理道德的自律。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又稱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形的就叫 灶糖 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寒冷,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傢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幹幹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2 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 據《呂氏春秋》記載。 掃塵 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佈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埃’”。 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可見,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匯報 推磨做豆腐 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傢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傢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其實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但有時人們會買一大筐豆腐存留食用等。

接玉皇 舊俗、新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傢傢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瞭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瞭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

照田蠶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尖沙咀  三根蔥  不正當  曹州  新山  自顧無長策  烷酸  理想  許沖  金齊路慶  哲人其萎  中餐  古湖  舉世  墻村北  既見君子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