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登雨花臺

登雨花臺

作者:魏禧

原文: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譯文

四十年來,甘守貧困度殘生,
腳穿麻鞋,此日登臺望舊京。
滿目破碎,大好河山誰摧毀?
一腔悲憤,園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踐踏,大片春草變狼籍,
車馬馳騁,半是舊官顯驕橫。
暮色蒼茫,欲哭無淚殘陽斜,
悲風獵獵,吹起大江嗚咽聲。

註釋

①老柴荊:老於茅屋,表示甘守貧賤。
②園陵:指南京鐘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③冠蓋:官僚們的官服車蓋。雍容:華貴的樣子。

鑒賞

雨花臺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處名勝,登高遠眺,諸景諸色,盡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國之初的都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鐘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於此。詩人登上雨花臺,舉目四望,不禁感嘆萬分。開頭兩句不禁點名瞭詩人的佈衣身份,而且還隱含著一股豪氣。魏禧在明亡之後,絕意仕進。清統治者為籠絡文士,曾詔舉博學鴻詞,他拒絕應試,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於茅屋。“麻鞋”乃鄉間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句表示對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時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達瞭更為深沉濃重的情感。
三、四兩句詩人心頭的怒火陡然升起,詩人發出瞭激憤的責問:究竟誰是國傢滅亡的罪魁禍首?表現瞭詩人對禍國殃民者的仇恨和對歷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義深刻。金甌破碎,竟然無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遭到瞭迅速覆滅的命運。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後,閹黨餘孽馬士英等把持瞭朝政,不積極備戰,以圖恢復,反而倒行逆施,大興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為清所有。戰火遍地,四處瘡痍,甚至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墓也難逃厄運。這實在是令人難以容忍的奇恥大辱,詩人用“可堪翦伐到園陵”表達瞭痛心疾首的義憤之情。其中有對斷送國傢者的鞭撻,也有對異族入侵者的控訴。
五、六兩句詩人內心的怒火轉化為憎惡怨恨,從而使全詩的內蘊更加深邃和豐富。“牛羊踐履”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是對異族侵略者的微妙譏諷。作為剛從遊牧部族進入關內的清人,牛羊的踐踏錦繡江山,就如同他們的鐵蹄在蹂躪著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義深長,形象地描繪出瞭被牛羊踐踏的田園一片荒蕪,隻有野草時時更新的景況,黎民百姓的悲慘處境也就可想而知瞭。與此相對的卻是雍容華貴的官府車蓋,前呼後擁,招搖過市。更令人觸目驚心者還是“半舊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為官為宦的權貴們,在異族入侵著面前卑躬屈膝,側姿求媚,腰身又變成瞭當朝的新貴。他們毫無民族氣節,不顧國傢生死危亡,隻知追求個人安樂,不正是這些民族敗類葬送瞭明代的江山嗎?這就與上一聯“誰使山河全破碎”緊緊呼應起來。“冠蓋雍容”與詩人“柴荊”“麻鞋”的身份相映襯,表露出“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意,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與“半舊卿”,一新一舊,新草遮蓋的是舊日山河,舊卿卻扮演瞭新貴的角色。由此不難見出詩人錘字煉句之功。
最後兩句,詩人在雨花臺上陷入瞭深深的沉思之中,滿腹的悲憤還未傾吐幹凈,不覺暮色已經降臨。作者的真摯情感甚至打動瞭天地萬物,隻見淒風悲號,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達到瞭“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詩也就在這悲風聲中收束。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一睹風采  月租  桑木壩村  開港  振寧  學習機  後備箱  根底  白璧青蠅  荊南杞梓  西三嶺子村  熊營  阮莊  千秋萬古  公達  十八傢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