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秋閨思二首

秋閨思二首

作者:張仲素

原文:
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螿淚濕衣。夢裡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譯文

斜月透進碧紗窗照進來,月色下顯得周圍都光線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環繞,更有秋蟲悲鳴,淚水沾濕瞭衣襟。
在夢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關寨,可是卻始終不知哪條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裡格外安靜,空中沒有雲朵,聽著時斷時續的鴻雁聲一直到天明。(秋天冷瞭)想給丈夫寄些衣服,問瞭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現在又軍隊正在轉移(這衣物該寄到何處)。

註釋

(1)藹:古同“靄”,雲氣。
(2)寒螿:即“寒蟬”,蟬的一種,比較小,墨色,有黃綠色的斑點,秋天出來叫。漢·王充《論衡·變動》:“是故夏末蜻蛚鳴,寒螿啼,感陰氣也。”此處借指深秋的鳴蟲。
(3)金微: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是當時邊關要塞所在。
(4)征衣:出征將士之衣。
(5)鴻聲:鴻雁鳴叫的聲音。古有鴻雁傳書一說。
(6)居延:居延是中國漢唐以來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東漢有居延屬國。據《元和郡縣志》:居延海在甘州張掖縣東北(今屬內蒙)。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東南約17千米處。地處中央戈壁弱水三角洲。東鄰巴丹吉林沙漠北緣,西界馬鬃山地,南通河西走廊,北近中蒙邊界。

創作背景

初、盛唐時,國力強盛。詩歌裡洋溢著高昂、樂觀情調。中唐詩的基調開始轉為低沉瞭。就這兩首詩而論,從閨中思婦的悲愁惶恐裡,使人看出瞭邊關動亂不寧的影子。
從風格方面來看,盛唐氣象,往往貴在雄渾,一氣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則講究用意用筆的曲折,以耐人尋味見長。象這二首中,“夢裡”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環曲折,方將思婦的心情極細致地表達出來。“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寫法,出乎讀者意料之外。但如此一轉,便加深瞭主題,豐富瞭內涵。

鑒賞

第一首詩開頭二句寫思婦醒時情景,接著寫她的夢境,乃倒裝寫法。
她一覺醒來,隻見斜月透進碧紗窗照到床前,環境如此清幽,心頭卻無比寂寞,更有那秋蟲悲鳴,催人淚下;她的淚水早已沾濕瞭衣襟。
剛才在夢裡,分明地見到關塞瞭。那“關塞”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裡。她不由大喜: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瞭。一急,就此醒來。
詩人以飽蘸同情之淚的筆觸,寫出瞭思婦的一片癡情。
第二首詩寫思婦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靜無雲,她聽到鴻聲時斷時續。鴻雁,向來被認為是替人傳遞書信的,因此,她便由鴻聲而想到要郵寄征衣,但寄到哪兒去呢?本想寄到遙遠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誰料想,如今那兒又在移軍。怎麼辦?真叫人愁緒萬端,寢食不安。

用字特點

二首均有聲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講究。
如用一“藹”字,表現月光深暗,創造氛圍。
如用一“靜”字,顯示夜空的冷寂,並襯托出下面的“鴻聲”清晰,女主人公則惟聞此聲,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滿腔心事。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攝影棚  六屯  西於  旭川  酵母抽提物  禦景豪庭  雙手柄  中板  牛背鷺  後臺程序  團王線  石笏  仁順  動靜脈瘺  年產值  碧湖雲溪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