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汊是什麼意思?河汊拼音、解釋、用法大全
来源:74U閱讀網
戲贈杜甫
作者:李白
原文: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譯文
至今記得,在飯顆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頭上戴著竹笠日頭剛好是中午。註釋
戲贈:意思是開玩笑的話。其實,所謂開玩笑,往往表現瞭至交之問的真情實話。創作背景
此首《戲贈杜甫》大約作於公元746年(天寶五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兗州最後一次相遇時。
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在洛陽相識並結下深厚友誼,直至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瞭解和尊重。他們交往密切,曾同遊齊魯,此後雖難相見,但仍相互關心、思念。如杜甫“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春日憶李白》)。
參考資料:
1、
王志遠等.禪詩今譯百首.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6-7
鑒賞
《戲贈杜甫》是李白贈杜甫的詩。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唐代大詩傢,雖然在年齡上李大杜小,相差瞭十一歲,他們卻成瞭忘年之交。對詩歌藝術的狂熱喜好和高深造詣,促使他們成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遠大抱負、正義立場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們情同骨肉,終身不逾。這高尚的友情,和他們美妙的詩歌一樣,垂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詩歌交往中,相互贈和很多。李白的這首《戲贈杜甫》,引起過前人的誤解,都出在這個“戲”字上。郭沫者對此有過精辟的辨析。自從唐人孟棨解說為李白譏笑杜甫作詩拘束之後,似乎成瞭定論。郭沫若不然其說,是高明的見解。郭對詩的末兩句解釋為李問杜答,信增親切,不失為一說。其實,“戲”字並不都是譏笑的含義,也可以解作“開玩笑”。古人寫詩題為“戲贈”,並不都是嘲弄,有許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語,而玩笑語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實話,倍覺親切可愛。
此詩幽默詼諧,甚至滑稽梯突,類似於打油詩。其實這並不是李白嘲諷杜甫作詩拘束遲緩,更不能說李白看不起杜甫。《戲贈杜甫》是朋友間的遊戲文字,謔而不虐,體現瞭李白對杜甫的知己和關愛。一方面,杜甫“窮年憂黎元”,寫作極認真,“語不驚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韻語陽秋》裡說的那樣,“杜詩思苦而語奇”(接下來的一句是“李詩思疾而語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窮困潦倒,可能營養不良。李白顯然瞭解這些,而自己的處境也不比他好,不過達觀些,隨便些,又大瞭十一歲。
因此,李白實際上是以此詩勸慰杜甫,詩歌當不瞭飯吃,不要為瞭寫詩太苦瞭自己,太瘦瞭不好,要註意自己的健康。而李白作詩比較灑脫,信口拈來即是詩,而杜甫作詩向來是苦費心思的,苦用心的結果在李白的眼裡便成瞭身體消瘦的原因,這樣不僅作詩苦的“苦”字有瞭著落,連太瘦生的“瘦”字也有瞭來歷。詩的後兩句采用瞭一問一答的形式,新穎別致,給人以親切之感。
這末兩句,即使解作都是李白的話,也未嘗不顯痛切關懷之情。要知道,李白也是專心致意於詩創作的,也一樣“為作詩苦”。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習性,共同的甘苦,才有這共同理解的似是玩笑之話而實為肺腑之言,多麼親切感人!李白是把人生的詩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從《戲贈杜甫》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1、
楊鐘岫.唐詩譯賞:重慶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2、
王志遠等.禪詩今譯百首.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6-7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