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劇什麼意思?吉劇拼音、解釋、用法大全
来源:74U閱讀網
望江南·超然臺作
作者:蘇軾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傢。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暮春。朱孝臧校註《東坡樂府》紀年錄:“乙卯,於超然臺作望江南。”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蘇軾《超然臺記》謂:“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瞭此詞。
參考資料:
1、
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54-255 .
鑒賞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瞭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表達瞭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後,以“煙雨暗千傢”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傢萬戶。於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註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裡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系緊密。“寒食後,酒醒卻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說,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瞭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瞭“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瞭作者細微而復雜的內心活動,表達瞭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傢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譯文
譯文 註釋
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登上超然臺眺望,隻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滿城的春花,煙雨籠罩著千傢萬戶。
寒食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隻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瞭,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吧。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憶江南”。
⑵超然臺:築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臺可眺望全城。
⑶壕:護城河。
⑷寒食:節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
⑸咨嗟:嘆息、慨嘆。
⑹故國:這裡指故鄉、故園。
⑺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後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簡析
作者登超然臺眺望滿城煙雨,觸動瞭鄉思而寫下瞭這首詞。詞中飽含著青春未過去而人將老的痛楚,強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傢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