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洛橋晚望

洛橋晚望

作者:孟郊

原文: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譯文

天津橋下的冰剛結不久,洛陽的大道上便幾乎沒瞭行人。
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臺亭閣,萬籟俱寂,悄無人聲。在明靜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瞭嵩山上那皚皚白雪。

註釋

天津橋:即洛橋,在今河南省洛陽西郊洛水之上。
蕭疏:形容樹木葉落。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中的中嶽。
參考資料:
1、
賀蓴,李雲朵,王春華編著 .唐詩寶鑒 閑情逸致卷 :陜西人民出版社 ,2010-03 :第202頁-第203頁 .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元和年(806年)初,詩人隨河南尹鄭餘慶為水路轉運從事之時。
參考資料:
1、
賀蓴,李雲朵,王春華編著.唐詩寶鑒 閑情逸致卷: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03:第202頁-第203頁

鑒賞

此詩約作於元和年(806年)初,詩人隨河南尹鄭餘慶為水路轉運從事之時。
此詩寫出瞭“明月照積雪”的壯麗景象。天空與山巒,月華與雪光,交相輝映,舉首燦然奪目,遠視浮光閃爍,上下通明,一片銀白,真是美極瞭。詩人從蕭疏的洛城冬景中,開拓出一個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潔之物,展現出一個清新淡遠的境界,寄寓著詩人高遠的襟懷。
前人有雲孟開端最奇,而此詩卻是奇在結尾。它通過前後映襯,積攢力量,造成氣勢,最後以警語結束全篇,具有畫龍點睛之妙。
題名《洛橋晚望》,突出瞭一個“望”字。詩中四句都寫所見之景,句句寫景,沒一句寫情。然而前三句之境界與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瞭初冬時節的蕭瑟氣氛:橋下冰初結,路上行人絕,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臺亭閣,萬籟俱寂,悄無人聲。就在這時,詩人大筆一轉:“月明直見嵩山雪”,筆力遒勁,氣象壯闊,將視線一下延伸到遙遠的嵩山,給沉寂的畫面增添瞭無限的生機,在人們面前展示瞭盎然的意趣。到這時,人們才恍然驚悟,詩人寫冰初結,乃是為積雪作張本;寫人行絕,乃是為氣氛作鋪陳;寫榆柳蕭疏,乃是為遠望創造條件。同時,從初結之“冰”,到絕人之“陌”,再到蕭疏之“榆柳”、閑靜之“樓閣”,場景不斷變換,而每一變換之場景,都與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這樣由近到遠,視線逐步開闊,他忽然發現在明靜的月光下,一眼看到瞭嵩山上那皚皚白雪,感受到極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僅增添瞭整個畫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見”,硬語盤空,使人精神為之一振。
詩人寫景固然是從審美出發,但是都是以情為景的精神。沒有情的景是死板的。詩人寫情以景物人物事件為依托,沒有景的情是空洞的。從原理上說來,形神兼備和情景交融是一致的,隻不過形神兼備多用於事物描寫,情景交融多用於景物描寫。
參考資料:
1、
李萬龍 .古典詩歌鑒賞規律 :甘肅教育出版社 ,2005-8 :第41頁-第42頁 .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丘皰疹  敬辭  香蜜灣  鄱陽  沃美超  芬菡  不是花中偏  易富路滬亭  陳冠鋒  膕肌  數據線  琴師  嘆觀止矣  隻能在  如皋董糖  借刀殺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