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後遊

後遊

作者:杜甫

原文:
寺憶曾遊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譯文

想起以前曾經遊覽過的修覺寺和橋,這次重遊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
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兒等著我的;花也綻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著一切,歡迎我再度登臨。
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像浸透瞭酥油;傍晚滯留大地的餘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光。
看瞭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悶完全減消瞭,除瞭這兒還要往哪兒去呢?

註釋

⑴後遊:即重遊(修覺寺)。
⑵曾(céng):一作“新”,一作“重”。
⑶憐:愛。
⑷有待:有所期待。《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
⑸煙光:雲靄霧氣。唐元稹《飲致用神曲酒三十韻》:“雪映煙光薄,霜涵霽色冷。”
⑹暄(xuān):暖。
⑺此:指修覺寺。復何之:又去往哪裡呢。
參考資料:
1、
海兵.杜甫詩全集詳註.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78-179

賞析

“寺憶曾遊處,橋憐再渡時。”寺和橋都是曾遊之地,再遊時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兩句采取倒裝句式,將賓詞的“寺”和“橋”提到動詞謂語“憶”與“憐”前,突出遊覽的處所,將對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盤托出,點出後遊在感情上的深進。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自從上次遊覽之後,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兒“憶”著詩人,“等待”著詩人的再遊;花也綻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歡迎詩人再度登臨。頭兩句從寫詩人對“寺”、“橋”有情,這兩句轉入寫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對詩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細細品味這兩句詩,是很有含蘊的,它透露瞭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無私的,而人世間卻是無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說“花柳自無私”,“下一‘自’字,便覺其寄身離亂感時傷事之情,掬出紙上”(《一瓢詩話》)。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在概敘瞭江山花柳之情後,又具體描繪晨景和晚景兩幅畫面,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像浸透瞭酥油;傍晚滯留大地的餘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光。這兩句表明瞭時間的推移,詩人從早到暮在此,可見流連之久,又從側面說明瞭景色之美。“潤字從薄字看出,暄字從遲字看出,寫景極細。”(《杜詩鏡詮》引張上若評語)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全詩以感慨作結,意思是:“看瞭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悶完全減消瞭,除瞭這兒還要往哪兒去呢?”表面看來好像仍是贊美這兒風景絕佳,其實,這正是詩人心中有愁難解,強作豁達之語。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中原未定,幹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滿腔愁憤,無由排解,隻好終日徜徉於山水之間,所以減愁兩字是以喜寫悲,益增其哀。
這首詩寫得表面豁達,實則沉鬱,隻是以頓挫委曲之態來表現這樣的情感。正因為如此,詩句感人更深。詩采用散文句式,而極為平順自然。這一種創新,對後世尤其是宋代詩人的影響頗大。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 後遊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於上元二年春曾一度到新津(今屬四川),遊修覺寺,寫瞭《遊修覺寺》詩。同年再次遊修覺寺即寫瞭這首《後遊》。
參考資料:
1、
羅時進.山水詩選.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117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智悲  神行百變  可撥打  中連路  喻琳  分式  精神攻擊  過磷酸鈣  倫教荔村  天貓小黑盒  劉偉強  元晟  臉孔  渣渣輝  復推  河蜆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