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上之回

上之回

作者:李賀

原文:上之回,大旗喜。懸虹彗,撻鳳尾。劍匣破,舞蛟龍。蚩尤死,鼓逢逢。天高慶雷齊墜地,地無驚煙海千裡。

譯文

皇帝勝利歸來,大旗歡舞招展。
紅旗如雲片連片,旗端羽飾隨風卷。
寶劍破匣騰空起,恰如蛟龍舞蹁躚。
黃帝凱旋蚩尤死,戰鼓咚咚聲震天。
高天雷聲歡慶,祥雲籠蓋大地。
地上無烽煙,海內千裡慶勝利。

註釋

①上之回:系樂府舊題,漢樂府《鐃歌》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師。
②大旗喜:用擬人化的手法,寫皇帝的勝利使軍旗也歡欣飄揚。
③紅雲:指紅色的大旗連成一片,狀如雲霞。
④撻(tà)鳳尾:指風吹旌旗,翩翩拂擊旗端羽毛。鳳尾:旗上的羽飾。
⑤劍匣破:據《拾遺記》載,傳說上古帝王顓項有把寶劍,常在匣中發出虎嘯龍吟般的鳴聲。如有敵兵來犯,劍會自動破匣騰空,飛去殺敵。
⑥舞蛟龍:比喻寶劍飛舞的情景。
⑦蚩(chī)尤:傳說中古代南方少數民族首領,曾發動叛亂,後被黃帝擒殺。
⑧逢(péng)逢:鼓聲。
⑨慶雷:歡聲雷動。一作“慶雲”。慶雲即五色雲彩,古人以為祥瑞之氣。墮地:意思是籠罩大地。
⑩驚煙:報警的烽火。海:海內,指全國。這句謂中國大地戰爭平息,四海之內處處安寧。

賞析

李賀很少寫歡慶的詩。他所處的社會本來就很少值得喜慶的事,滿目瘡痍,叫人喜不起來;另外詩人遭際坎坷,他也很少有歡樂的時候;再加上詩人性格內向,比較悲觀。這種種原因,都使得李賀的作品中很少歌頌歡樂、抒發愉快情感的詩歌。這首《上之回》卻是一首歡慶勝利的頌歌。
這首詩一連用瞭八句三字句,音韻急促,一氣流貫,表達極度欣悅的心情。
“上之回,大旗喜。懸紅雲,撻鳳尾”前四句通過寫景突出喜慶的景象。用“喜”字來形容紅旗飄揚,使紅旗染上瞭情感的色彩。到處是紅旗、好似是懸在天上的紅雲,紅旗上的鳳尾相互拍打著。這真像是一片旗的海洋。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瞭一個被紅旗包圍著的喜慶的境地裡。
“劍匣破”四句,追述勝利的經過。詩人在這四句中用瞭兩個典故,隻用瞭十二個字寫出瞭這次戰鬥的歷程,語言十分精煉。寶劍沖破劍匣,如蛟龍騰飛起舞,殺向敵人,用以形容朝廷軍隊的威武神速,寫出瞭軍隊的不可抵擋的氣勢。讀著這兩句,好像看到朝廷的軍隊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地打擊著敵人。敵人被殲,叛亂平定,到處是一片慶祝勝利的鼓聲。用“蚩龍”這一典故十分確切地表達瞭詩人的感情以及喜悅的心境。
這八句短促的三字句,既把場面、戰鬥經過寫出,更把詩人那種抑制不住的感情生動地表達瞭出來。它們真像一瀉千裡的激流,奔騰著、翻滾著,掠過讀者的心田,激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最後兩句“天高慶雷齊墮地,地無驚煙海千裡”是七言句,抒發著詩人美好的理想。他想象著平定叛亂藩鎮之後和平安定的美好景象。歡呼聲像天上的雷聲降落地上那樣,到處是歡聲雷動;在遼闊的國土上,再不會有使人驚心動魄的烽煙。四海之內,平靜無波。中唐時期經過瞭連綿八年的安史之亂,社會已經陷入極度混亂;各地方藩鎮又發動割據戰爭,戰火不息,人民的生活在征戰中更加痛苦。渴望和平、安定,是當時人民的普遍願望。
這首詩是詩人在勝利的喜悅中一氣呵成的,似乎是感情的噴發,未經雕飾,但是,詩人卻是經過精心構織的。他在整首詩中,突出瞭紅色。那鮮紅的旗幟,如火紅的海洋,如滿天的紅雲,這就突出瞭喜慶的色彩;此外,詩中還突出瞭逢逢的鼓聲,和鮮紅的色彩相映襯,有聲有色地把喜慶的熱烈場面刻畫瞭出來。這正是詩人在藝術安排上雖用力構思,但已達到似乎漫不經意的成熟境地。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間,對藩鎮多次用兵,取得瞭一些勝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劉辟,元和二年剿滅鎮海節度使李錡。這些對藩鎮戰爭的勝利、對人民是個鼓舞,使元和年間出現史傢所說的“中興”現象。李賀從這些勝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寫瞭這首頌詩。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文峰  河衫崗  青哥兒  戰爭子午線  骺板  閉上眼睛  澤湖  玄孫  鄔梁  曹勇  蘇打餅幹  父母之命媒  顛倒衣裳  名貴  五步蛇  減輕處罰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