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沁園春·鬥酒彘肩

沁園春·鬥酒彘肩

作者:劉過

原文:
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鬥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隻管銜杯。白雲天竺去來,圖畫裡、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譯文

想著你將用整鬥酒和豬腿將我款待,在風雨中渡過錢塘江到紹興與您相會豈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自居易邀約林逋、蘇東坡強拉回來。蘇東坡說,西湖如西施,或濃妝或淡妝自照於鏡臺。林逋、白居易兩人都置之不理,隻顧暢飲開懷。
白居易說,到天竺山去啊,那裡如畫卷展開,寺廟巍峨,流光溢彩。可愛的是東西二溪縱橫交錯,南北二峰高低錯落自雲靄靄。林逋說,並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飄來,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訪香梅之海。待到雨過天晴再訪稼軒不遲,我暫且在西湖邊徘徊。

註釋

①辛承旨:即辛棄疾。因其曾於開禧三年(1207)被任為樞密院都承旨而得名,不過那時劉過已死,“承旨”二字可能是後人加的。
②鬥酒彘肩:《史記》載,樊噲見項王,項王賜與鬥卮酒(一大鬥酒)與彘肩(豬前肘)。
③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自號香山居士。
④林和靖:林逋,字和靖。
⑤坡仙老: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後人稱為坡仙。
⑥駕勒吾回:強拉我回來。
⑦“西湖正如西子”二句:蘇軾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⑧“天竺去來”六句:白居易在杭州時,很喜愛靈隱天竺(寺)一帶的景色。他的《寄韜光禪師》詩: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便是寫東西二澗和南北兩高峰的。
⑨暗香浮動:林逋《梅花》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⑩孤山先探梅:孤山位於裡、外兩湖之間的界山,山上種瞭許多梅花。
參考資料:
1、
谷向陽 .中華古詩文規范讀本(中學第八分冊)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04年10月 :第38頁 .
2、
朱德才、楊燕 .唐宋詩詞 下冊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2年10月 :第302頁 .

賞析

詞的上片寫他想赴辛棄疾之邀,又不能去。
“鬥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起勢豪放,奠定瞭全文的基調。這三句用典。使風俗之氣變為豪邁闊氣。這裡的典故,出之於《史記·項羽本紀》。這幾句是想像之詞,劉過設想在風雨中渡過錢塘江,來到辛棄疾的住所,覺得是一件特別痛快的事情。前三句起筆突兀,似平地而起的高樓,極具氣勢。
“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就在他要出發之時,卻被白居易、林逋、蘇軾拉瞭回來。“駕勒吾回”四字寫出瞭他的無可奈何。接著詞人概括三位詩人詩意,說明他不能前去的理由。作者把本不相幹的三人集於同一場景進行對話,構思巧妙新奇,“二公者,皆掉頭不顧,隻管傳杯”,林逋、白居易兩人隻顧著喝酒,對蘇東坡的提議絲毫不感不趣。
下片開端打破瞭兩片的限制,緊接著上文寫白居易的意見。
“白雲天竺去來,圖畫裡、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自居易在杭州做郡守時,寫過不少歌詠杭州的詩句,其中《寄韜光禪師》就有“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之語。這六句也是化用白詩而成,用“愛”字將天竺美景盡情描繪而出,給人以如臨其境之感。
“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詞人化用三位詩人描寫杭州風景的名句,更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瞭逸興韻致和文化內涵,再現瞭孤山寒梅的雅致與芬芳.給人美好的想象。詞人筆意縱橫。雜糅瞭濤的特點於詞作之中,正是其創新之處,雖然沒有正面寫杭州之美,但卻使我們看到瞭杭州的旖旎風光。不同時代的詩人跨越瞭時空的界限.相聚一堂。他們的音容笑貌、言談口吻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體現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三句順勢而出瞭,這裡“須晴去”的“晴”字,當然與上片的“風雨渡江”遙相呼應,可當作“晴天”講。但是,從詞旨總體揣摩,它似含有“清醒”的意味,其潛臺詞中似乎是說自己目前正被杭州湖山勝景所迷戀,“徘徊”在“三公”爭辯的誘惑之中。那麼,赴約之事,且待“我”“清醒”過來,再作理會吧!這樣理解,可能更具妙趣。這幾句也回應開頭,使全詞更顯得結構嚴謹,密不可分。
參考資料:
1、
薑鈞 .宋詞大鑒賞 :外文出版社 ,2012年5月 :第310頁 .
2、
劉默、陳思思、黃桂月 .宋詞鑒賞大全集 下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2.09 :第545頁 .
3、
夏於全 .唐詩宋詞 宋詞第十九卷 :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06年1月 :第114頁 .
4、
聶石樵、韓兆琦 .歷代詞選 :南海出版社 ,2005年8月 :第270頁 .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立意,據《檉史》載:“嘉泰癸亥歲,改之在中都時,辛稼軒棄疾帥越。聞其名,遣介招之。適以事不及行。作書歸輅者,因效辛體《沁園春》一詞,並緘往,下筆便逼真。”那麼,根據此詞的小序和《檉史》記載可知,這首詞作於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當時辛棄疾擔任浙東安撫使,邀請劉過到紹興府相會,劉過因事無法赴約,便在杭州寫瞭此詞以作答復。
參考資料:
1、
周建忠、張祝平,黃偉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下冊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12月 :第518頁 .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於松  源數  新瑪特  纜車  江萬裡  修我戈矛  男星  實新  談天說地  孵雞灣  蓉茉長福  上煙  勃朗  進氣道  胸科醫  對黨忠誠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