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兩邊船是什麼意思?腳踩兩邊船拼音、解釋、用法大全
来源:74U閱讀網
皇矣
作者:佚名
原文: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譯文
上帝偉大而又輝煌,洞察人間慧目明亮。監察觀照天地四方,發現民間疾苦災殃。就是殷商這個國傢,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國,於是認真研究思量。上帝經過一番考察,憎惡殷商統治狀況。懷著寵愛向西張望,就把岐山賜予周王。註釋
(1)皇:光輝、偉大。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敘述周王先祖功德的頌詩,是周部族多篇開國史詩之一。《毛詩序》:“《皇矣》,美周也。天監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參考資料:
1、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601-612
2、
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37-544
鑒賞
這也是一首頌詩,是周部族多篇開國史詩之一。它先寫西周為天命所歸及古公亶父(太王)經營岐山、打退昆夷的情況,再寫王季的繼續發展和他的德行,最後重點描述瞭文王伐密、滅崇的事跡和武功。這些事件,是周部族得以發展、得以滅商建國的重大事件,太王、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開國元勛”,對周部族的發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瞭卓越的貢獻,所以作者極力地贊美他們,歌頌他們,字裡行間充溢著深厚的愛部族、愛祖先的思想感情。《毛序》說:“《皇矣》,美周也。天監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全詩八章,有四章敘寫瞭文王,當然是以文王的功業為重點的。但謂詩意乃“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還是值得推究的。朱熹《詩集傳》說:“此詩敘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比較客觀和全面,比較準確地掌握住瞭此篇詩歌的主題。
全詩八章,章十二句。內容豐富,氣魄宏大。前四章重點寫太王,後四章寫文王,儼然是一部周部族的周原創業史。
首章先從周太王得天眷顧、遷岐立國寫起。周人原先是一個遊牧民族,居於今陜西、甘肅接境一帶。傳說從後稷開始,做瞭帝堯的農師,始以農桑為業,並初步建國,以邰(今陜西武功一帶)為都(見《大雅·生民》)。到瞭第四代公劉之時,又舉族遷往豳(邠)地(今陜西旬邑一帶),行地宜,務耕種。開荒定居,部族更加興旺和發展(見《大雅·公劉》)。第十三代(依《史記·周本紀》)為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因受戎狄之侵、昆夷之擾,又遷居於岐山下之周原(今陜西岐山一帶),開荒墾田,營建宮室,修造城郭,革除戎俗,發展農業,使周部族日益強大(見《大雅·緜》)。此章說是天命所使,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尊天和尊祖的契合,正是周人“君權神授”思想的表現。
第二章具體描述瞭太王在周原開辟與經營的情景。連用四組排比語句,選用八個動詞,羅列瞭八種植物,極其生動形象地表現太王創業的艱辛和氣魄的豪邁。最後還點明:太王趕走瞭昆夷,娶瞭佳偶(指太薑),使國傢更加強大。
第三章又寫太王立業,王季繼承,既合天命,又擴大瞭周部族的福祉,並進一步奄有四方。其中,特別強調“帝作封作對,自大伯王季”。太王有三子:太伯、虞仲和季歷(即王季)。太王愛季歷,太伯、虞仲相讓,因此王季的繼立,是應天命、順父心、友兄弟的表現。寫太伯是虛,寫王季是實。但“夾寫太伯,從王季一面寫友愛,而太伯之德自見”(方玉潤《詩經原始》),既是夾敘法,亦是推原法,作者的藝術用心,是值得深入體味的。
第四章集中描述瞭王季的德音。說他“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比大邦,克順克比”,充分表現瞭他的聖明睿智,為王至宜。其中,用“帝度其心,貊其德音”,以突出其尊貴的地位和煊赫的名聲;而“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說明瞭王季的德澤流長,又為以下各章寫文王而做瞭自然的過渡。
《皇矣》在《大雅·文王之什》,當然重點是在歌頌和贊美文王。因而此詩從第五章起,就集中描述文王的功業瞭。
第五章先寫上帝對文王的教導:“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即要文王勇往直前,面對現實,先占據有利的形勢。雖不言密人侵入和文王怎麼去做,但其緊張的氣氛已充分顯示瞭出來。接著作者指出“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一場激烈的戰爭勢在難免瞭。密人“侵阮阻共”,意欲侵略周國,文王當機立斷,“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並強調,這是“篤於周祜”、“對於天下”的正義行動。
第六章寫雙方的戰鬥形勢進一步發展。密人“侵自阮疆,陟我高岡”,已經進入境內瞭。文王對密人發出瞭嚴重的警告,並在“岐之陽”、“渭之將”安紮營寨,嚴正對敵。寫出情況十分嚴峻,使讀者如臨其境。
第七章寫戰前的情景,主要是上帝對文王的教導,要他“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就是不要疾言厲色,而要從容鎮定;不要光憑武器硬拼,而要註意策略。要“順帝之則”、“詢爾仇方,同爾兄弟”,即按照上帝意志,聯合起同盟和兄弟之國,然後再“以爾鉤援,與爾臨沖”,去進攻崇國的城池。崇國當時也是周國的強敵,上言密,此言崇,實兼而有之,互文見義。
最後一章是寫伐密滅崇戰爭具體情景。周國用它“閑閑”、“茀茀”的臨車、沖車,攻破瞭崇國“言言”、“仡仡”的城墻,“是伐是肆”,“執訊”、“攸馘”,“是致是附”、“是絕是忽”,取得瞭徹底的勝利,從而“四方無以拂”,四方邦國再沒有敢抗拒周國的瞭。
由此可見,《皇矣》在敘述這段歷史過程時是有順序、有重點地描述的。全詩中,既有歷史過程的敘述,又有歷史人物的塑造,還有戰爭場面的描繪,內容繁富,規模宏闊,筆力遒勁,條理分明。所敘述的內容,雖然時間的跨度很大,但由於作者精心的結構和安排,讀者讀起來.卻又感覺是那麼緊密和完整。特別是誇張詞語、重疊詞語、人物語言和排比句式的交錯使用,章次、語氣的自然舒緩,更增強此詩的生動性、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孫鑛說,這這樣的詩篇“有精語為之骨,有濃語為之色,可謂兼終始條理,此便是後世歌行所祖。以二體論之,此尤近行”(陳子展《詩經直解》引),是有一定道理的。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