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莊居野行

莊居野行

作者:姚合

原文: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官傢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傢,無一把鋤犁。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譯文

在田間行走,無意中發現村莊中的很多人傢空無一人。向路過的村人打聽才知道,這些屋子裡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瞭。官傢不向商人征稅,偏偏征稅於勞役辛苦的農民。在這裡居住的人,紛紛做生意謀出路去瞭,以致這裡的土地無人耕種,任由行人往來,變成瞭道路。這些經商的人冒著生命危險上山采玉,下水求珠。可邊疆士卒要吃要穿,這些珠寶如同泥土,無法充饑禦寒。古來一人耕種,三個人還吃不飽。現在成千上萬的人傢,竟沒有一個人拿著犁鋤耕田。我們的糧倉已經空虛瞭好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田園已經完全荒蕪。上天不落下糧食,有什麼辦法去養活眾多的老百姓呢?

註釋

⑴比屋:一作“比鄰”,相連接的許多人傢。
⑵借問:請問。
⑶稅商:征稅於商人。“稅”用作動詞。
⑷侵壟畝:一作“侵壟畝”,侵占瞭莊稼地。
⑸山顛:一作“山巔”。
⑹水府:神話傳說中龍王的住處,這裡指水的深處。
⑺此物:指上文的珠寶玉器。
⑻把:持,拿。
⑼蒺藜:長有細刺的野生草本植物。
⑽雨粟:落下粟米。“雨”用作動詞,落下。
⑾烝黎:百姓。

創作背景

姚合在元和十一年(816年)登進士第後授武功主簿,任此職後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瞭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由於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傢,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籲,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瞭唐詩創作的題材。

鑒賞

姚合在任武功縣主簿後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瞭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
《莊居野行》詩歌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重商輕農的風氣進行瞭正本清源,對受侮辱受損害的農民表示瞭深厚的同情。由於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傢,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籲,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瞭唐詩創作的題材。
這首詩在賦的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上頗具特色。
詩人落筆便直敷詩人“野行”之其事,突現瞭農村“比屋皆閉戶”的蕭條荒涼的現實。接著,詩人便挖掘、剖析瞭農民“閉戶”從商的社會原因,說明農民被迫流離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癥結,在於“官傢不稅商,稅農服作苦”。接下去,詩人又展示瞭農民被迫采玉擷珠的苦辛和邊兵敲詐勒索農民的生活畫面,並從古今遙迢遼闊的時間領域上對“官傢”逼農經商的昏庸舉動進行瞭鞭笞,從而表達瞭詩人對社會形勢動蕩的憂恨。結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憤怒質問,更寄寓瞭詩人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之情。
賦的表現手法在於體物寫志,在記敘性詩歌中用得較多。這首詩幾乎通篇用賦,詩人從開頭“比屋皆閉戶”的社會現狀入手,層層展開場景,拓展畫面,從“田間”至“比屋”,從“屋中”至“壟畝”,從“山顛”至“水府”,從“古來”到“如今”,從“倉”廩到“田”疇..都達到“隨物賦形”的地步,而環境的每一推移,又總帶情韻以行,讓讀者透過“皆”、“盡”、“猶”、“常”等充滿感情色彩的時間、程度副詞而看到唐末重商輕農的政策給社會帶來的不幸後果,雖屬平鋪直敘,卻頗具感人的藝術魅力。
此外,這首詩語言通俗,對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傢,無一把鋤犁”等句,則對比鮮明,諷指深入。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刀帶  成章  北明  一江春水  二載  移花接木  五公  抽水晶  隔離墩  謝一礦  無所可否  房產稅  蕭鋒血戰陳  社工  黎安雅  志剛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