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識是什麼意思?詮識拼音、解釋、用法大全
来源:74U閱讀網
下途歸石門舊居
作者:李白
原文: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傷別情。將欲辭君掛帆去,離魂不散煙郊樹。此心鬱悵誰能論,有愧叨承國士恩。雲物共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羨君素書嘗滿案,含丹照白霞色爛。餘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俯仰人間易凋朽,鐘峰五雲在軒牖。惜別愁窺玉女窗,歸來笑把洪崖手。隱居寺,隱居山,陶公煉液棲其間。凝神閉氣昔登攀,恬然但覺心緒閑。數人不知幾甲子,昨夜猶帶冰霜顏。我離雖則歲物改,如今瞭然失所在。別君莫道不盡歡,懸知樂客遙相待。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傢。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翛然遠與世事間,裝鸞駕鶴又復遠。何必長從七貴遊,勞生徒聚萬金產。挹君去,長相思,雲遊雨散從此辭。欲知悵別心易苦,向暮春風楊柳絲。
譯文
吳越古國,山高水秀,我倆握手,悲傷離別,垂淚無言。註釋
⑴按《太平府志》:橫望山,在當塗縣東六十裡。春秋楚子重伐吳,至於橫山,即此山也。實為金陵朝對之山。《真誥》稱其石形瓌奇,洞穴盤紆,陶隱居嘗棲遲此地煉丹,故有陶公讀書堂、石門、古祠、灰井、丹爐諸遺跡。書堂今為澄心寺。石門山水尤奇;盤道屈曲,沿磴而入,峭壁二裡,夾石參天,左擁右抱,羅列拱揖,高者抗層霄,下者入衍奧。中有玉泉嵌空,淵淵而來,春夏霖潦奔馳,秋冬澄流一碧,縈繞如練。觀詩中所稱隱居山寺、“陶公煉液”、“石門流水”諸句,知石門舊居,蓋在其處矣。創作背景
李白天寶九載(750)曾隱居在此石門,故稱石門舊居,此詩為天寶十三載(754)在金陵時作。
王琦註:“題下似缺別人字。”至於此詩所別為何人,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曾認為此詩為李白逝世之年與吳筠訣別之作。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又認為是李白別其友人元丹丘所作。但都不能作為確論。
參考資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傢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1-803
鑒賞
關於此詩屬地,學術界尚有爭議。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中指出,此詩“向來不大為專傢們所註意,其實在瞭解李白的生活上是具有關鍵性的作品”,並說“當塗縣東六十裡的橫望山,即石門所在之處”。自郭老提出這個問題後,不少專傢就“石門舊居”時地提出考證。安旗認為:“關於題中石門一地,王琦題解謂為當塗縣東六十裡橫望山陶弘景棲遲煉丹處遺跡之一,可從。”(《李白研究》)劉華雲認為:“李白所歸的真正的‘石門舊居’,不大可能是高鳳石門山幽居,隻能是嵩山山居或穎陽山居。”(《試論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詩》)李從軍認為“李白要歸的‘石門’乃是越地青田縣的石門山”,“寫作地點在江東茅山”(《李白考異錄》)。
關於贈別對象,也是多種說法:第一說認為贈別對象是吳筠(郭沫若等),第二說認為是元丹丘(胥樹人、安旗、李從軍等),第三說則認為“非是其人”(鬱賢皓)。持一二兩說之依據,認為詩中“雲物共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句之內涵,是舍吳筠、元丹丘莫屬的,因這二人曾同李白在朝做官,在時間和友誼上都能掛上號。均可作為一傢之言。
此詩開篇雲:“吳山高、越山青,握手無言傷別情。將欲辭君掛帆去,離魂不散煙郊村。”結尾雲:“挹君去、長相思,雲遊雨散從此辭。欲知悵別心易苦,向暮春風楊柳絲。”可謂感人至深,然則別人之義卻不見於題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揚李白性格中天真脫俗的一面,批評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後落腳在對李白臨終那年寫的《下途歸石門舊居》一詩的詮釋上。他對這首向來不受重視的詩評價極高,視之為李白的覺醒之作和一生的總結,說它表明“李白從農民腳踏實地的生活中看出瞭人生的正路”,從而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整個市儈社會”“訣別”瞭。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