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南鄰

南鄰

作者:杜甫

原文:
錦裡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不全貧。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譯文

錦江有一位先生頭戴黑色方巾,他的園子裡,每年可收許多的芋頭和板栗,不能算是窮人。
他傢常有賓客來,孩子們都習慣瞭,總是樂呵呵的,鳥雀也常常在臺階上覓食,它們已被馴服瞭。
秋天錦江裡的水深不過四五尺,野渡的船隻能容下兩三個人。
天色已晚,江邊的白沙灘,翠綠的竹林漸漸籠罩在夜色中,錦裡先生把我們送出柴門,此時一輪明月剛剛升起。

註釋

⑴南鄰:指杜甫草堂南鄰朱山人。
⑵錦裡:錦裡:指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頭巾。
⑶芋粟:芋頭,板栗。
⑷賓客:一作“門戶”。
⑸階除:指臺階和門前庭院。
⑹深:一作“添”。
⑺航:小船。一作“艇”。
⑻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⑼對:一作“送”。柴門:一作“籬南”。
參考資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52 .

賞析

《南鄰》是用兩幅畫面組成的一道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前半篇展現出來的是一幅山莊訪隱圖。
杜甫到人傢作客,詩先寫這傢人傢給予杜甫的印象。詩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頭戴“烏角巾”的山人;進門是個園子,園裡種瞭不少的芋頭;栗子也都熟瞭。說“未全貧”,則這傢境況並不富裕。可是從山人和全傢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個安貧樂道之士,很滿足於這種樸素的田園生活。說起山人,人們總會聯想到隱士的許多怪脾氣,但這位山人卻不是這樣。進瞭庭院,兒童笑語相迎。原來這傢時常有人來往,連孩子們都很好客。階除上啄食的鳥雀,看人來也不驚飛,因為平時並沒有人去驚擾、傷害它們。這氣氛是和諧、寧靜的。三、四兩句是具體的畫圖,是一幅形神兼備的絕妙的寫意畫,連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誠懇而又熱情的性格都給畫出來瞭。
隨著時間的推進,下半篇又換瞭另一幅江村送別圖。“白沙”、“翠竹”,明凈無塵,在新月掩映下,意境顯得特別清幽。這就是這傢人傢的外景。由於是“江村”,所以河港縱橫,“柴門”外便是一條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鄉村過渡小船,所謂‘一葦杭之’者,故‘恰受兩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瞭這“野航”;來時,他也是從這兒擺渡的。
從“慣看賓客兒童喜”到“相送柴門月色新”,不難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間“具雞黍”、“話桑麻”這類事情,都略而不寫。這是詩人的剪裁,也是畫傢的選景。
參考資料:
1、
馬茂元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510-511 .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時期。在成都,作者過瞭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遠,有位錦裡先生,杜甫稱之為“南鄰”(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離開。在回傢的路上,或者回傢以後,杜甫寫瞭這首《南鄰》詩。
參考資料:
1、
馬茂元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510-511 .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於星  指的是  夜店詭談  田爾莊  九仙草  海洋天堂  善士  鸚哥綠  廊坊  治療法  河北邯鄲  鴨鵝  絕仁棄義  漏鬥胸  親眷  汪傢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