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

作者: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樹木,翠綠的竹林,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瞭猿猴、鳥兒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遊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瞭。

註釋

本文節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2. 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
3.山川之美 之:的。
4. 共:都
5.五色交輝:這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6.四時:四季。
7.將:將要。
8.歇:消散。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瞭。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遊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遊在水中的魚,(這裡用瞭借代的手法,鱗指代魚)
11.亂:此起彼伏。
12.實:確實,的確。
13.是:這(是)。
14.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傢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5.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傢。
16.自:從。
17.未:沒有。
18.與(yù):參與,這裡指欣賞。
19. 奇:指奇山異水。
20. 山川:山河
21. 美:美景
22. 俱:都
23. 青林:青蔥的林木
24. 翠竹:翠綠的竹林
25. 競躍:競相跳躍
26. 者:……的人瞭。

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瞭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瞭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瞭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瞭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瞭靈動感,傳達瞭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答謝中書書》表達瞭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露無疑。這篇山水小品,僅用瞭六十八個字,就概括瞭古今,包羅瞭四時,兼顧瞭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裡,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優美的意境。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再現它,激起讀者審美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從如下幾方面濡墨染彩、熔裁營構,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美動人。
其一
山水相映之美。有山無水則無趣,有水無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則神采煥然,情味盎然。這裡是“高峰入雲”。峰,其形峻峭;入雲,高入天際。山下是“清流見底”。水流迤邐,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動勢給山增加瞭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瞭異彩,相映成趣。
其二
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這裡“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還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石巖壁立千仞,五色爭輝,眾彩紛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緞上綴以碧玉翡翠,頓成奇觀。兩岸猶如懸著兩幅錦幛,上有藍天作背景,下有流水為襯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則更為絢麗動人。
其三
晨昏變化之美。前面寫瞭四時俱備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霧繚繞,繼而是如絮如帶,再而是似煙似縷,最後不見霧紗,隻見晨曦,猿啼鳥鳴,眾音齊會,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暮靄罩山,飛鳥歸林,猿猴息樹,山色蒼茫,這時原來潛遊水底的魚飛躍而出,靜中見動,寂中現響,別具意趣。作者觀察極細,筆致極纖,把握瞭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態,使人目隨筆轉,情偕意遷,晨景熱烈歡躍,暮象清靜幽寂,給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其四
動靜相襯之美。客觀景物不會單調劃一,散文寫法也切忌呆板凝滯。作者很註意動與靜的變幻與配搭。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遊魚躍水為動。以上各種景物,交相作用,互為影響,構成瞭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縝密的結構。本文雖屬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結撰,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後殿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嘆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這樣,首尾呼應,議敘結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瞰“清流見底”,復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又分 “曉”與“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結構得如此經緯分明,脈絡貫通,十分難得。凝練的語言。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言簡意賅,無一句之虛,無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給人以印象,再以“入雲”給人以具象。同樣,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見底”則給人以實感。“五色交輝”“猿鳥亂鳴”“沉鱗競躍”,“交”“亂”“競”幾個副詞的運用,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表露無遺。本文以四言句為主,很是整飭,最後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答謝中書書》反映瞭作者陶弘景娛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陶弘景因此而隱居茅山。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都屬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瞭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鑒賞

賞析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瞭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瞭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瞭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瞭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瞭靈動感,傳達瞭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
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是欲界之仙都”,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王國維雲:“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瞭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傢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隻有68個字,就概括瞭古今,包羅瞭四時,兼顧瞭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端,然後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瞭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後以感慨收束。全文表達瞭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瞭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表達瞭作者沉醉於山水的愉悅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及作者與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賞評

①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俊俏的山,直直聳立,有白雲輕繞;俊美的水,清澈見底,有魚兒嬉戲。溪水兩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絕倫:綠樹、青草、翠竹、紅花、藍天、白雲……四時不同、景色各異,五彩繽紛、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特別是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機盎然。這一句是概括描寫,作者緊緊抓住江南景物的特點:高山、流雲、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點染,便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圖。
②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作者選擇瞭兩個極具畫面感的鏡頭“曉霧”、“夕日”來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疊翠、清霧朦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這是一天最美的開始。山,陽光相擁,霧,緊緊依偎。漫步崎嶇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巧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樂趣無限。山是質樸的、獨特的,水是自然的、靈動的。多麼清凈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際間飄來,頓時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
黃昏、夕陽,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餘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蕩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輝;調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嬉戲,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漣漪,圈圈蕩漾到遠遠的岸邊。獨處如此美景之中,自覺不自覺的融入瞭自然,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間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話,為何這般清幽、脫俗。語言簡明、質樸、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文章開始,作者從人們對山水的態度入手:古往今來,沒有人不贊美青山綠水的,特別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麗、清秀絕塵,是如此的典雅、飄逸。接著描寫瞭山水、石壁、叢林、翠竹和早晨、黃昏的景象,融情於景,表達作者對山水的贊美之情。最後,作者發出慨嘆:從謝靈運後,又有誰能欣賞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還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出來。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曉霧夕陽、猿鳥錦鱗,有比喻、誇張、擬人,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說不完無限情趣、道不完生機盎然。這在魏晉六朝“詩尚玄理,文工駢體”的文風中,可謂一枝獨秀。讀來凡心皆無,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土口  斜尾  紅妝  牢固  搞掂  嘻嘻  三墩鄉  電子商城  松崗一街  自曝  秦鎮橋東  鐵面禦史  惹不起  廣西柳州  上官冰  塗料廠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