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什麼意思?松花江拼音、解釋、用法大全
来源:74U閱讀網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
作者:蘇軾
原文: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縉紳。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譯文
賢明的縣令啊,你的心胸如此開闊,令人敬佩。我自己憑借著虛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註釋
①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賞析
上片重在贊揚趙晦之不以個人升沉得失縈懷的胸襟和品德。開頭一句“賢哉令尹”,贊頌之情溢於言表。接著以“三仕已之無喜慍”來加以申述。這裡運用瞭出自《論語·公冶長》篇中的典故,概括瞭趙晦之出仕與罷官兩方面的經歷,以及趙晦之的忘懷得失的主觀態度。在官位觀念極重的封建時代,趙晦之這種超脫的態度是十分難得的,所以蘇軾以“賢哉令尹”相許。蘇軾這樣措辭,表達瞭蘇軾對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寬慰。後兩句轉到說蘇軾自己,很有點自愧不如、自慚形穢的意思。這是蘇軾的謙虛,而蘇軾對趙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見於言外瞭。
下片緊承上片,寫自己歸隱田園的願望。“二頃良田”,用瞭《史記》中的典故,帶有幾分幽默感。:當初由於“良田”全無,才走到仕途上來的。可是出仕與歸田相比,蘇軾此時企圖選擇的還是歸田,“不如歸去”。然而說是歸田,卻是無田。這下,蘇軾不知道怎麼辦,在結尾處,蘇軾打趣說:還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見蘇軾歸田(實際是退隱)心情的迫切。這樣寫,表現瞭蘇軾在出處之間徘徊的人生態度,但主要還是為瞭進一層淡化趙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罷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當時情境下,這是最得體也最有效的寬慰之辭。
全詞,采用對比、用典的寫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詞,引用《論語》中的語句,以及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語句,表達瞭蘇軾體貼慰勉的情意。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十二月,東武令趙晦之罷官歸海州,蘇軾作該詞以贈別。
簡析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東武(即密州治所諸城縣,諸城在隋代以前稱東武)縣令趙昶被罷官,歸海州,蘇軾作此詞相贈。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