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調 哨遍 張五牛商
来源:74U閱讀網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作者:蘇軾
原文:
天欲雪,雲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道人之居在何許?寶雲山前路盤紆。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蒲。天寒路遠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出山回望雲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茲遊淡薄歡有餘,到傢恍如夢蘧蘧。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譯文
天空將降瑞雪,湖面上陰雲密佈;層疊的樓臺與青山,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註釋
⑴臘日: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十二月一日,有的說是十二月八日。孤山:在杭州西湖。惠勤、惠思:均為餘杭人,善詩。賞析
這首詩分入山和出山兩個片斷來寫,而以訪惠勤、惠思貫穿連綴。
首起點出時間地點。二僧結廬孤山,孤山在西湖邊,所以詩從西湖展開,說自己在一個昏沉欲雪的日子出行,見到西湖上空滿積著陰雲,低低地壓著湖面,西湖邊上的樓臺與重重疊疊的青山,籠罩在煙霧之中,若有若無。這樣,抓住氣候特點,略加點染,展現瞭一幅光線黯淡的水墨圖,朦朦朧朧。接著,詩人眼光從遠處拉回,寫近處山中,水流清淺,人跡不到,隻有鳥兒啁哳宛囀。雖是近景,因為極靜,又顯出瞭山的幽深。同時水清、無人,又與節令、氣候相關。
以下詩入題,寫訪僧。先寫未見僧人所居時,說明自己臘日不和妻子兒女團聚,特地入山訪僧,是為瞭陶冶性情,自我娛樂。僧人住在山中,山路盤曲紆回,正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紙窗”二句,寫見到僧人所居後。僧人所居隻是紙窗竹屋,僧人則擁褐而坐。輕輕點染,寫出景物的幽曠與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瞭僧人高尚的品藻;詩人訪僧的經過,與僧人的交談,就隱藏在會心之處,不寫而寫瞭出來;同時,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也是不言而喻的瞭。
“天寒”句起寫回程。天寒路遠,所以天未晚就回傢。不說是自己要回去,而說是由於僮仆相催,又點出自己與二僧談得很投機,依依不舍。出山一看,隻見雲木回合,野鶻盤旋在佛塔之上。雲木合,說雪意更濃,垂暮光線更昏暗,樹木隱在迷霧之中;野鶻盤空,又在迷離之中點染一二清晰之景,使畫面饒有深趣。這一景色,與起首四句相呼應而不重復。
結末四句,寫到傢後的感受。“歡有餘”應接前“實自娛”而來,說明不虛此行,遊之樂及遊之情都表達瞭出來,自己的人生觀及僧人的清凈無為也得到瞭再次肯定。而火急作詩,更加深瞭自己的歡快感。“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不僅寫瞭自己的心情,也是蘇軾文學創作觀形象的表達。蘇軾作詩強調敏捷的觀察力及翔實的表達能力,善於捕捉一瞬間的情感與景物,這首詩也正體現出他的創作特色,從各個角度描繪出景與情所具有的獨特的詩情畫意。
此詩的用韻也顯示瞭蘇軾詩嫻熟的技巧。詩除瞭少數幾句隔句用韻外,通首一韻到底,音節暢美自然。清紀昀批說:“忽疊韻,忽隔句韻,音節之妙,動合天然,不容湊拍,其源出於古樂府。”其中“孥”、“遽”等字都是險韻,尤為難得。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東坡詩詞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5-16
2、
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89-90
創作背景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禦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同年十二月,蘇軾遊孤山訪惠勤惠思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
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89-90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