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壯蓮座蕨
来源:74U閱讀網
豇豆別名:豆角,角豆,飯豆,腰豆,長豆,茳豆,裙帶豆,漿豆,
豇豆簡介:豇豆,中藥名。為豆科豇豆屬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Dolichos unguiculata L.;Vigna sinensis(L.)Savi的種子。具有健脾利濕,補腎澀精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吐瀉痢疾,腎虛腰痛,遺精,消渴,白帶白濁,小便頻數。
豇豆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利濕,補腎澀精。主治
脾胃虛弱,吐瀉痢疾,腎虛腰痛,遺精,消渴,白帶白濁,小便頻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煮食;或研末,6-9g。外用:搗敷。
禁忌
《得配本草》:“氣滯便結者禁用。”
化學成分
含氨基酸:胱氨酸,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甲硫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還含蛋白質,抗壞血酸。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久服令人白胖。”
2、《綱目》:“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數。解鼠莽毒。”
3、《本草從新》:“散血消腫,清熱解毒。”
4、《醫林纂要》:“補心瀉腎,滲水,利小便,降濁升清。
5、《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腰痛,乳癰,鎮痛,消腫。”
6、《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滋陰補腎,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
7、《貴州草藥》:“清肝利濕,清熱解毒,斂汗,止血。主治血尿,盜汗,毒蛇咬傷。”
豇豆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欖菜肉未豇豆:
功效:健脾利濕、補腎健胃。
原材料:五花肉1塊,豇豆、橄欖菜、蒜頭、薑、料酒、鹽、生抽、胡椒粉適量。
做法:把五花肉洗凈,蒜頭、薑切成碎末,豇豆切丁待用。點火,在鍋裡放油,待5成熱的時候,下少許薑、蒜末煸炒一會,調大火先倒入肉末適量料酒煸炒片刻,待炒出油後再把豇豆丁放進去以大火翻炒,2分鐘後放適量鹽、胡椒粉、生抽爆炒一下,最後加入適量的橄欖菜炒勻、裝盤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
1、治白帶,白濁:豇豆、藤藤萊。燉雞肉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
2、治血尿:豇豆子研末。每次3g,酒、水各半吞服。
3、治盜汗:豇豆子60g,冰糖30g。煨水服。(2、3方出自《貴州草藥》)
4、治毒蛇咬傷:豇豆、山慈姑、櫻桃葉、黃豆葉。搗絨外敷。(《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5、治莽草中毒:豇豆60g,煎服。(《安徽中草藥》)
豇豆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果實成熟後采收,曬幹,打下種子。
豇豆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豇豆屬植物豇豆。形態特征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無毛或近無毛。三出復葉,互生;頂生小葉片菱狀卵形,長5-13cm,寬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稍小,斜卵形;托葉菱形,長約1cm,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較葉短,著生2-3朵花;小苞片匙形,早落;萼鐘狀,萼齒5,三角狀卵形,無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帶黃白色,旗瓣、翼瓣有耳,龍骨瓣無耳;雄蕊10,二體,(9)+1;子房無柄,被短柔毛,花柱頂部裡側有淡黃色髯毛。莢果條形,下垂,長20-30cm,寬在1cm以內,稍肉質而柔軟。種子多顆,腎形或球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