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唇烏蠅翼
来源:74U閱讀網
佩蘭別名:蘭,蘭草,水香,都梁香,大澤蘭,蘭澤,燕尾香,香水蘭,孩兒菊,千金草,省頭草,女蘭,
佩蘭簡介:佩蘭,中藥名。為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幹燥地上部分。具有化濕,解暑的功效。主治濕阻中焦,暑濕,濕溫初起。
佩蘭功效作用
功能
化濕,解暑。主治
1、濕阻中焦:本品氣味芳香,其化濕和中之功與藿香相似,治濕阻中焦之證,每相須為用。
2、暑濕,濕溫初起:本品化濕又能解暑。
3、西醫診為急性胃腸炎屬暑溫挾濕者,夏季感冒屬暑濕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5-10g。鮮品加倍。註意事項
陰虛血燥,氣虛者慎服。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0.5%-2%。油中含聚傘花素(對異丙基甲苯)、乙酸橙花醇酯,葉含香豆精、鄰香豆酸、麝香草氫醌。其他尚含有三萜類化合物。
藥理作用
佩蘭水煎劑,對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疊球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其揮發油及油中所含的傘花烴、乙酸橙花酯對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佩蘭揮發油及其有效單體對傘花烴灌胃具有明顯祛痰作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利水道,殺蠱毒,辟不祥。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
2、《本草經疏》:“開胃除惡,清肺消痰,散鬱結。”
佩蘭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濕阻中焦之證,每與藿香相須為用,並配蒼術、厚樸、蔻仁等,以增強芳香化濕之功。
2、治脾經濕熱,口中甜膩、多涎、口臭等的脾癉癥,可單用煎湯服,如蘭草湯(《素問》),或配伍黃芩、白芍、甘草等藥。
3、治暑濕證常與藿香、荷葉、青蒿等同用。濕溫初起,可與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
相關配伍
1、佩蘭配黃連:佩蘭功善醒脾開胃化濕;黃連功長清熱燥濕。兩藥相伍,清熱化濁之功倍增。適用於脾胃濕滯的胸悶、消化不良、口苦苔膩等。
2、佩蘭配砂仁:佩蘭氣味芳香,清肺開胃,化濕悅脾;砂仁香濃氣濁,行氣寬中化濕止嘔。兩藥相配,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降逆止嘔之功。適用於濕阻氣滯,嘔惡不食,脘悶苔膩等。
3、佩蘭配滑石:佩蘭醒脾開胃;滑石利尿清熱。兩藥相伍,解暑醒脾、清熱利尿之功加強。適用於夏令暑證。
4、佩蘭配木香:佩蘭氣味清香,芳香化濕,醒脾開胃;木香芳香濃烈,開壅導滯,行氣止痛。二藥參合,有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之功。適用於濕阻氣滯所致的脘悶腹脹,腸鳴吐瀉等。
5、佩蘭配荷葉:佩蘭解暑化濕;荷葉清熱解暑。兩藥伍用,輕清宣透,清熱解暑化濕的功效顯著。適用於暑濕內蘊之發熱頭脹、脘悶不饑等。
6、佩蘭配澤蘭:佩蘭辛香行氣,利水除濕;澤蘭活血行氣,通經行水。兩藥相配,一氣一血,芳香化濁,活血利水而消腫。適用於濕阻血瘀,水腫臌脹、小便不利及外傷腫痛等。
7、佩蘭配石菖蒲:佩蘭芳香辟濁,化濕和中,醒脾開胃;石菖蒲芳香開竅,溫化濕濁,調和中州。兩藥合用,善芳香開胃,行氣和中。適用於濕阻中焦及肝胃不和所致的脘悶腹脹、嘔惡泄瀉、脅痛苔膩等。
鑒別用藥
1、佩蘭與藿香:藿香與佩蘭皆味辛氣香,主入脾胃,均能芳香化濕,解暑發表,都可用治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頭痛脘痞、嘔惡泄瀉等,二者常相須為用。但藿香微溫化濕不燥熱,辛散發表不峻烈,為芳化濕濁之要藥,其解表之力較佩蘭為強,外感表證多用;藿香並能化濕和中止嘔,最宜於濕濁中阻所致的惡心嘔吐,配伍它藥也可用於胃寒、胃熱、胃虛、妊娠嘔吐。佩蘭則性平,發表之力不如藿香,以化內濕、去陳腐、辟穢濁為長,用於脾經濕熱,口中甜膩、多涎、口氣腐臭、舌苔垢膩等。
2、佩蘭與香薷:二藥皆有芳香化濕、解暑發表作用,治暑月形寒飲冷、脘腹痞滿、嘔吐瀉痢等,常相須為用。然佩蘭芳香性平,長於去陳腐、辟穢濁,為治脾濕口甜口臭之良藥;香薷發汗解表之力較強,且能和中化濕,兼利小便。
相關方劑
雷氏芳香化濁法(《時病論》)。藥膳食療
佩蘭茶:
1、功效:芳香化濁、預防流感。
2、原材料:鮮藿香、鮮佩蘭各30克,鮮薄荷葉6克。
3、做法:將材料洗凈,放入鍋中,加水3500-4000毫升,煎沸後3-5分鐘即成。(上藥若用幹品,用量減半)
4、用法:以此代茶,頻頻飲之。
佩蘭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分兩次采割。切段生用,或鮮用。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枯葉、老梗及殘留根,搶水洗凈,稍潤,切成段,曬幹或低溫幹燥。
佩蘭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黴。佩蘭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偶見非腺毛,由3-6細胞組成,長可達105μm;葉脈上非腺毛較長,由7-8細胞組成,長120-160μm。氣孔不定式。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5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石油醚(30-60℃)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佩蘭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長30-100cm,直徑2-5m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有明顯的節及縱棱線,節間長3-7cm;質脆,斷面髓部白色或中空。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展平後,通常3裂,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表面綠褐色或暗綠色。氣芳香,味微苦。以質嫩、葉多、色綠、香氣濃鬱者為佳。
佩蘭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莖橫走。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下部光滑無毛。葉對生,在下部的葉常枯萎;中部的葉有短柄,葉片較大,通常3全裂或3深裂,中裂片較大,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1.5-2.5cm;上部的葉較小,常不分裂,或全部莖葉不分裂,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齒或不規則細齒,兩面光滑或沿脈疏被柔毛,無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傘房花序,花序徑3-6cm;總苞鐘狀,長6-7mm;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中、內層苞片漸長,全部苞片紫紅色,外面無毛無腺點,先端鈍;每個頭狀花序具花4-6朵,花白色或帶微紅色,全部為管狀花,兩性,花冠外面無腺點,先端5齒裂;雄蕊5,聚藥;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圓柱形,熟時黑褐色,5棱,長3-4mm,無毛無腺點;冠毛白色,長約5mm。花、果期7-11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等地。道地產區
主產於江蘇、山東、上海、河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灌叢或溪邊。野生或栽培。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怕旱、怕澇。氣溫低於19℃生長緩慢,高溫高濕季節則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繁殖方式
用根莖繁殖。栽培技術
根莖繁殖:11月至翌年3月,挖掘根莖,選取白色、無病蟲害、肥大、節密均勻的粗壯新鮮根莖作種。按行距30cm開條溝,溝深3-6cm,栽種兩排,首尾相隔3cm,覆土,稍鎮壓,約經15d左右出苗。病蟲防治
1、病害有根腐病,用5%石灰水澆註根部。
2、蟲害有紅蜘蛛,菜青蟲,葉跳蟲等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