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葉
来源:74U閱讀網
纈草別名:穿心排草,鹿子草,甘松,貓食菜,滿山香,抓地虎,拔地麻,七裡香,大救駕,小救駕,香草,蜘蛛香,滿坡香,五裡香,
纈草簡介:纈草,中藥名。為敗醬科纈草屬植物纈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黑水纈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寬葉纈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的根、根莖。纈草、寬葉纈草分佈於我國東北至西南;黑水纈草分佈於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具有安心神,祛風濕,行氣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癲狂,臟躁,風濕痹痛,脘腹脹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
纈草功效作用
功能
安心神,祛風濕,行氣血,止痛。主治
1、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癲狂,臟躁,風濕痹痛,脘腹脹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
2、西醫診為失眠、急性心梗、心絞痛等屬氣血不足者;新生兒痙攣、癲癇等屬肝風內動者,痛經、無月經、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扭挫傷、骨折、胃腸道疾患等屬氣滯血瘀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化學成分
含纈草三酯,還含有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乙酸龍腦酯、異戊酸龍腦酯及龍腦等;又含生物堿、黃酮類、多種氨基酸等。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纈草有鎮靜作用,可增強巴比妥的睡眠時間。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纈草有明顯的擴張冠脈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3、其他作用:纈草有抗菌作用,對離體腸道平滑肌有明顯的松弛和解痙作用。
相關論述
1、《科學的民間藥草》:用於神經衰弱,精神不安
2、《中國藥物植物圖鑒》:對神經衰弱及失眠有良好療效,尤其對婦女的神經衰弱癥效力更好。
3、《山東中藥》:有調經作用。治婦女經閉,月經困難等癥。
纈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神經衰弱,心悸:纈草6g,水煎服;或纈草30g,浸於白酒150ml,48h後分服(本方為1星期量)。(《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神經衰弱,失眠:纈草9g,煎服。或纈草、合歡皮、石菖蒲各9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癔病:①纈草9g,陳皮30g。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②纈草、甘草各9g,大棗5枚。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胃神經官能癥:纈草、木香、吳茱萸各6g。煎服(《安徽中草藥》)
5、治風濕性關節炎:纈草9g,獨活9g,防風9g,當歸9g,桂枝6g。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腰痛、腿痛、跌打損傷:纈草3g。研末水沖服或加童便沖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7、治跌打損傷:纈草15g,薑黃15g,制沒藥9g,生大黃12g,紅花30g,生梔子30g。共研細末,用食油調成糊狀,貼腫處,每日換藥1次。(《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相關配伍
1、纈草配當歸:纈草主人心經,養心安神;當歸補血。兩藥合用,治療心脾兩虛,氣血雙虧,心神失養之證。
2、纈草配紅花;纈草理氣活血止痛;紅花活血祛瘀,調經止痛。兩藥合用,治療血瘀氣滯之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
相關藥品
癲癇寧片、盤龍七片。纈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間采挖,去掉莖葉及泥土,曬幹。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悶潤,根莖切厚片;根切中段,幹燥,篩去灰屑。纈草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蛀。纈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纈草:根莖呈類圓柱形,較粗短,長0.5-2cm,直徑0.4-1.5cm,表面黃棕色至褐色,粗糙,有葉柄殘基,上端有殘留莖基,中空,有的根莖有橫生分枝,遠端節部有莖基殘留,節間長1-2cm,根莖周圍和下端叢生多數細根,末端纖細,表面黃棕色至褐色,具縱皺紋。質稍韌,斷面周圍黃褐色或褐色,中心黃白色。有特異臭氣,幹品更濃。味微辣,後微苦,且有清涼感。以根頭粗壯,根長,表面黃棕色,氣味濃烈者為佳。
2、黑水纈草:根莖呈頭狀,長0.3-1.4cm,直徑0.3-1cm,表面棕黃色,頂端殘留有棕黃色地上莖和葉柄殘基,四周密生多數小細根。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中間有空隙。具特殊臭氣,味微苦。
3、寬葉纈草:藥材性狀與纈草基本相似。
飲片性狀
根莖為類圓形厚片,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周邊密生無數條不定根。根段狀,外表黃棕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並生有極細支根,切面黃白色或黃色,角質。有特異芳香氣,味先甜後微苦、辣。纈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敗醬科纈草屬植物纈草、黑水纈草、寬葉纈草。形態特征
1、纈草:又名歐纈草。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達100-150cm;根狀莖粗短呈頭狀,須根簇生;莖中空,有縱棱,被粗毛,尤以節部為多,老時毛少。匍枝葉、基出葉和基部葉在花期常凋萎。莖生葉卵形至寬卵形,羽狀深裂,裂片7-11;中央裂片與兩側裂片近同形同大小,但有時與第1對側裂片合生成3裂狀,裂片披針形或條形,頂端漸窄,基部下延,全緣或有疏鋸齒,兩面及柄軸多少被毛。花序頂生,成傘房狀三出聚傘圓錐花序;小苞片中央紙質,兩側膜質,長橢圓狀長圓形、倒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芒狀突尖,邊緣多少有粗緣毛。花冠淡紫紅色或白色,長4-5 (-6) mm,花冠裂片橢圓形,雌雄蕊約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卵形,長約4-5mm,基部近平截,光禿或兩面被毛。花期5-7月,果期6-10月。
2、黑水纈草:植株高80-150cm;根莖短縮,不明顯;莖直立,不分枝,被粗毛,向上至花序,具柄的腺毛漸增多。葉5-7-11對,羽狀全裂;較下部的葉長9-12cm,寬4-10cm,葉柄基部扁平;葉裂片卵形,通常鈍,偶銳尖,具粗牙齒,疏生短毛;較上部的葉較小,無柄,葉裂片甚狹,銳尖,具牙齒或全緣。多歧聚傘花序頂生,花梗被具柄的腺毛和粗毛;小苞片草質,邊緣膜質,披針形或線形,先端漸尖至急尖,具腺毛。花冠淡紅色,漏鬥狀,長約3-5mm。瘦果狹三角卵形,長約3mm,被粗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3、寬葉纈草:又名廣州拔地麻。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裂較寬,中裂較大,裂片為具鋸齒的寬卵形,裂片數較原變種為少,通常5-7枚。
分佈區域
1、纈草:分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
2、黑水纈草:分佈於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3、寬葉纈草:分佈同纈草,主要在江蘇、浙江、安徽。
道地產區
主產於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生長環境
1、纈草:生於海拔2500m的山坡草地、林下、溝邊。
2、黑水纈草:生於山坡草甸或落葉松和樺木林下。
3、寬葉纈草: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林下或溝邊。
生長見習
性喜濕潤,宜選地下水位高或低窪地種植,並要有良好的灌溉條件,耐澇,也較耐旱。土壤以中性或弱堿性的砂質壤土為好。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栽培技術
在播種前或育苗移植前1月翻地,翻地前用腐熟廄肥,與無機肥料合用作基肥,效果更高。翻後耙平,使土粒細小均勻、土面平整。
1、直播:春播宜在爭凍後,北京地區有3月底或4月初。秋播在立秋前後,使在冬季前具備3-5片葉子,以利越冬。冬播必須使播後當年不出苗為妥。播種前須先作壟,壟距約65cm,高12-16cm,壟上開溝,深1-2cm,播後覆以薄土,立即澆水。每1hm2播種量主國7.5kg。
2、育苗移栽:溫床寬約1.3m,底墊15cm厚的馬糞1層,用腳踏實後上覆15cm厚的土,然後澆水,使馬糞發熱。於3月初按行距6cm劃行條播,播後覆蓋細土,13-15d即可出苗。50-60d幼苗長出3-4片直葉時,可按行距60cm、株距30cm開穴移栽,每穴2-3株,壓實、澆水。
病蟲防治
雨季及時排水,可減輕根腐病;發現病害,及時拔除病株。蟲害主要有螻蛄。螻蛄用毒餌誘殺;蚜蟲用化學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