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葉蓼
来源:74U閱讀網
蘼蕪別名:蘄茝,薇蕪,江蘺,芎苗,川芎苗,
蘼蕪簡介:蘼蕪,中藥名。為傘形科藁本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幼嫩莖葉。具有疏風,平肝的功效。主治風眩,驚風,風眼流淚,頭風頭痛。
蘼蕪功效作用
功能
疏風,平肝。主治
風眩,驚風,風眼流淚,頭風頭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嚼服。
註意事項
陰虛內熱者慎服。
相關論述
1、《本經》:“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除蠱毒、鬼疰,去三蟲,久服通神。”
2、《別錄》:“主身中老風,頭中久風風眩。”
3、《本草圖經》:“采其葉作飲香,雲可以已泄瀉。”
4、《履瞻巖本草》:“除腦中冷,治面上遊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及諸頭風。食後取苗細嚼,茶清送下。”
蘼蕪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幼嫩莖葉,鮮用或曬幹。
蘼蕪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傘形科藁本屬植物川芎。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全株有濃烈香氣。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下端有多數須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縱直溝紋。莖下部的節膨大成盤狀(俗稱苓子),中部以上的節不膨大。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cm,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寬10-15cm,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cm,寬5-6cm,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mm,寬1-2mm,頂端有小尖頭,僅脈上有稀疏的短柔毛;莖上部葉漸簡化。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cm;傘輻7-20,不等長,長2-4cm;小傘形花序有花10-24;小總苞片2-7,線形,略帶紫色,被柔毛,長3-5mm;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有短尖狀突起,內曲;雄蕊5,花藥淡綠色;花柱2,長2-3mm,向下反曲。幼果兩側扁壓,長2-3mm,寬約1mm;背棱槽內有油管1-5,側棱槽內有油管2-3,合生面有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分佈區域
主要栽培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陜西、甘肅等地均有引種栽培。生長環境
為著名栽培中藥材,未見野生。生長見習
喜溫暖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環境,稍能耐旱,怕蔭蔽和水澇。在育“苓”階段和貯藏期,要求冷涼條件。適宜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上栽培,不宜在過沙的冷砂土或過於黏重的黃泥、白鱔泥、下濕田等處種植,忌連作。繁殖方式
用地上莖的莖節(苓子)繁殖,分育苓和栽種。栽培技術
1、育苓:選海拔1000m以上的山區培育,於2月上旬挖出壩川芎根莖(稱撫芎),除去泥土、須根或莖葉,按行株距(25-30)cm×(15-20)cm開穴,深約6cm,每穴放撫芎1枚,芽頭向上,壓實,覆土3cm,每1h㎡用撫芎2250-3750kg。苗高10cm左右時間苗,每穴留壯苗8-10株,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7月下旬莖節膨大略帶紫色時挖取全株,割下根莖(幹後供藥用),將莖桿捆成小束,放室內或陰涼處,8月上旬取莖中部按節切成3-4cm小段,提供壩地做種用。2、栽種:於8月上、中旬,按行株距(25-30)cm×20cm開溝,深2-3cm,將苓子平施溝內,芽向上埋入土中,用堆肥或土糞掩蓋,再用稻草稀覆畦面。冷涼地區可就地育苓,7月中旬,直接用收獲的川芎地上莖作種,就地選陰涼濕潤地方育苓,方法與山區育苓相同。病蟲防治
1、根腐病,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含有中燒毀;與禾本科作物輪作。2、白粉病,用石硫合劑或甲基托佈津或粉銹寧藥劑防治。3、葉枯病,常在5-7月發生,可用2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4、還有菌核病等為害。5、川芎莖節蛾,育苓階段用80%敵百蟲100-150倍水溶液噴霧,並註意著重防治第1代二齡前幼蟲,平原地區前用5:5:100的煙筋、楓楊葉和水,共泡數日後浸苓子12-24h。6、還有地老虎、種蠅等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