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鮮皮

白鮮皮

白鮮皮別名: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

白鮮皮簡介:白鮮皮,中藥名。為蕓香科白鮮屬植物白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幹燥根皮。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瘡毒,濕疹,疥癬,濕熱黃疸,風濕熱痹。

白鮮皮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主治

1、濕熱瘡毒,濕疹,疥癬: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

2、濕熱黃疸,風濕熱痹:本品善清熱燥濕。

3、西醫診為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濕疹、手足癬、體癬、疥瘡屬於濕毒內蘊者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屬於肝膽濕熱者,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於風濕熱痹阻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5-10g。外用:適量。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白鮮堿、白鮮內酯、胡蘆巴堿、膽堿、谷甾醇、白鮮腦交酯、稗皮酮、黃柏酮、黃柏酮酸等。

藥理作用

本品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並有解熱作用;白鮮堿對傢兔和豚鼠子宮平滑肌有強力的收縮作用,小劑量白鮮堿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對離體兔耳血管有明顯的收縮作用;本品揮發油在體外有抗癌作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2、《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良。”

3、《本草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明經去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痹要藥。世醫止施之瘡科,淺矣!”

白鮮皮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濕熱瘡毒、肌膚潰爛、黃水淋漓者,可配蒼術、苦參、連翹等;治濕疹、風疹、疥癬,可配苦參、防風、地膚子等,煎湯內服、外洗。

2、治濕熱蘊蒸之黃疸、尿赤,常配茵陳等,如茵陳湯(《聖濟總錄》);取其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祛風通痹,可治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者,常配蒼術、黃柏、薏苡仁等。

鑒別用藥

苦參與白鮮皮:二者均苦寒而清熱燥濕止癢,治濕熱黃疸及濕疹疥癬,常相須為用。然苦參既入心肝胃,又歸大腸與膀胱,兼殺蟲利尿,治濕熱瀉痢、濕熱便血、腸風下血、痔瘡出血、帶下陰癢、濕熱淋痛及小便不利;並能抗心律失常。白鮮皮則歸脾胃經,兼祛風、解毒、通痹,治濕熱瘡毒及濕熱痹痛。

相關藥品

濕毒清膠囊、皮膚康洗液。

相關方劑

白鮮皮散(《聖濟總錄》)。

藥膳食療

雙白祛風湯:

1、功效:清熱解毒,主治慢性濕疹、蕁麻疹。

2、原材料:白鮮皮9克,白蒺藜12克,烏梢蛇9克,生地12克,防風9克,當歸9克,甘草6克。

3、做法:將上述所有藥材放入煮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約至沒過所有藥材為止,開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續煮30分鐘左右即可。

4、用法:每次一小碗,分早、晚2次服用。方中白鮮皮祛風,為君藥。

白鮮皮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刮去粗皮縱向割開,剝取根皮,幹燥。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厚片,幹燥。

白鮮皮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

白鮮皮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栓內層狹窄,纖維多單個散在,黃色,直徑25-100μm,壁厚,層紋明顯。韌皮部寬廣,射線寬1-3列細胞;纖維單個散在。薄壁組織中有多數草酸鈣簇晶,直徑5-3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酮對照品和梣酮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環己烷-乙酸乙酯(3:3: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根皮呈卷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縱皺紋及細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類白色,有細縱紋。質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剝去外層,迎光可見爍的小亮點。有羊膻氣,味微苦。

白鮮皮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蕓香科白鮮屬植物白鮮。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質,高達1m。全株有特異的香味。根肉質,多側根,外皮黃白至黃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有狹翼,無葉柄;小葉9-13,葉片卵形至橢圓形,長3.5-9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密佈腺點,下面白綠色,腺點較稀。總狀花序頂生,長達30cm,花軸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長1-2.5cm,基部有線形苞片1枚;萼片5,卵狀披針形,長約5mm,寬約2mm,基部愈合;花瓣5,色淡紅而有紫紅色線條,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約25mm,寬5-7mm,某部漸細呈柄狀;雄蕊10;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時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針尖。種子2-3顆,近球形,直徑約3mm,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東北、華東及河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

道地產區

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土坡灌木叢中,山地灌木叢中及森林下,山坡陽坡。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耐寒,怕旱,怕澇,怕強光照。

繁殖方式

塊莖繁殖。

栽培技術

栽種期9月中、下旬-11月上旬,尤以9月下旬-10月上旬為適期。選當年生塊莖呈扁球形、色淡黃、芽眼多、健壯無病蟲傷疤、橫徑約1.4-1.6cm、組織較幼嫩者作種用。栽種前塊莖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5min,稍晾幹,隨即栽種。條栽或穴栽,以條栽為好。按行距20cm開淺條溝,溝深6-7cm,塊莖交互栽種2行。芽頭向上,栽種不宜過淺或過深,以免影響出苗。邊種邊覆土,上蓋草木灰或土雜灰一層。每1hm2用種量900-1125kg。

病蟲防治

1、霜黴病:3月開始發病,多發生在葉部,葉初生褐色斑點,漸在葉背產生1層霜黴狀物,使葉片枯死,可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信液,或50%瑞毒黴500倍液、甲基托佈津800倍液噴射。

2、菌核病:3月中旬發病,為害莖基部,初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漬狀梭形病斑,嚴重時莖基腐爛,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見菌絲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炭混合後撤入畦面,或用5%氯硝銨粉劑撒施。

3、銹病:3月上、中旬發病,在初期葉現黃綠色病斑,後變黃褐色,葉背或莖上病斑隆起,散出銹色粉末,可用6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或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射。

4、病害還有白絹病為害。蟲害有地老虎為害幼苗及塊莖,另有螻蛄、金龜子幼蟲、種蠅為害。

廣場西  蘭桂  許陸村部北  繼電器  南男北女  福滿門  城五村  用他  青黛  坪上鄉  侯郢  漢斯格雅  黃玉俊  陸巖  主審  博頭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