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鹿藿

鹿藿

鹿藿別名:蔨,鹿豆,箮豆,野綠豆,野黃豆,老鼠眼,老鼠豆,野毛豆,門瘦,酒壺藤,烏眼睛豆,大葉野綠豆,鬼豆根,藤黃豆,烏睛珠,光眼鈴鈴藤,山黑豆,鬼眼睛,一條根,

鹿藿簡介:鹿藿,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volubilisLour.)的莖葉。5~6月采收,鮮用或曬幹,貯幹燥處。生於海拔400~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上,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味苦、酸,性平,歸胃、脾、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解毒、消積散結、消腫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癧、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燙火傷、小兒疳積、頸淋巴結結核、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蛇咬傷、血吸蟲、女子腰腹痛。

鹿藿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解毒,消積散結,消腫止痛,舒筋活絡。

主治

風濕痹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癧,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燙火傷,小兒疳積,頸淋巴結結核,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蛇咬傷,血吸蟲,女子腰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搗敷。

鹿藿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婦女產褥熱:鹿藿莖葉9~15g,水煎服。

2、治瘰癧:鹿藿15g,豆腐適量。加水同煮服。

3、治流註、癰腫:鮮鹿藿葉適量,搗爛,酌加燒酒搗勻。外敷。(1~3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4、治痔瘡:鹿藿30~60g,鴨蛋1個。燉服。(《福建藥物志》)

5、治腎炎:鹿藿、半邊蓮、苡米、赤小豆、梵天花、銅錘玉帶各15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6、治慣發性頭痛:鮮鹿藿七錢(約21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7、治小兒疳積:鹿藿、豺皮樟各15g,燉豬瘦肉服。

8、治牙痛:鹿藿、梔子根各15g,水煎服。

9、治神經性頭痛:鹿藿、白牛膽、蘭香草各15g,水煎服。

10、治頸淋巴結結核:鹿藿、倒提壺各15g,山芝麻、葫蘆茶各20g,水煎服。

11、治風濕性關節炎:鹿藿、白石榴根、楓寄生、陰香各15g,水煎服。

12、治腰肌勞損:鹿藿、阿利藤各15g,燉羊肉服。(7~12方出自《常用草藥圖集》)

鹿藿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6月采收,鮮用或曬幹,貯幹燥處。

鹿藿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鹿藿。

形態特征

多年生纏繞草本。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莖蔓長。3出復葉,頂生小葉近於圓形,長2.5~6cm,寬2.5~5.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側生小葉斜闊卵形,或斜闊橢圓形,長2~6cm,寬1.5~2.5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葉片紙質,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長柔毛和橘黃色透明腺點;托葉線狀披針形,不脫落。總狀花序腋生,花10餘朵;長約7mm;花萼鐘狀,5裂;花冠黃色,龍骨瓣有長喙;雄蕊10,二體,花藥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長,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莢果短,長圓形,紅紫色,長約1.5cm,闊約9mm;種子1~2粒,黑色,有光澤。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上。

僅供參考  潘立  勝山  近點  路顓興路  龍騰  四總港橋  碎石  後見村  崔張  洗冤  無牙頜  死刑犯  神照  傢委會  天苑路東口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