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肉
来源:74U閱讀網
女萎別名: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蘇木通,小葉鴨腳力剛,鑰匙藤,
女萎簡介:女萎,中藥材名。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的藤莖、葉或根。具有祛風除濕,溫中理氣,利尿消食的功效。主治風濕痹證,吐瀉,痢疾,腹痛腸鳴,小便不利,水腫。
女萎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溫中理氣,利尿消食。主治
風濕痹證,吐瀉,痢疾,腹痛腸鳴,小便不利,水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熏洗。註意事項
本品內服劑量不可過大,否則可引起胃部不適,嘔吐,腹瀉,食欲大減,頭痛,胸悶,四肢無力或面部浮腫。化學成分
根含乙酰齊墩果酸(acetyl Olean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豆甾醇(stigrn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花、葉含槲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黃酮類化合物。相關論述
1、《新修本草》:主風寒灑酒,霍亂,泄痢,腸鳴遊氣上下無常,驚癇,寒熱百病,出汗,《李氏本草》雲:‘止下,消食’。
2、《安徽中草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3、《全國中草藥匯編》:消炎消腫利尿通乳。主治腸炎痢疾,甲狀腺腫大,風濕關節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女萎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筋骨疼痛:女委藤15g,蔓性千斤拔15g,路邊荊9g,老鉤藤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赤白滯下,腸已滑,日數十行者女萎、半夏(洗)各二兩,附子(炮)、蔡蘆(炙去頭)各一兩。上四味搗合下篩,和以十年苦酒,頓丸如梧子若有下者,飲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外臺》《范汪方》苦酒白丸)
3、治小兒大腸虛冷脫肛:女萎五兩,燒熏下部,三五上瘥。(《普濟方》)
4、治乳汁不下:女萎30g,通草6g,沙參9g,燉豬腳食。(《湖南藥物志》
5、治風火牙痛:女萎鮮根,加食鹽搗爛敷患處。
6、治眼起星翳:女萎鮮根,搗爛塞鼻孔,左眼塞右孔,右眼塞左孔。
7、治漆瘡:女薑莖葉,加食鹽搗爛敷患處,或將莖葉煎湯熏洗。(5-7方出自《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女萎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花時采收帶葉莖蔓,紮成小把,曬幹或隨時采用鮮品。根多采用鮮品。女萎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類方形,長可達數米,纏繞或切段,直徑1-5mm。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通常有6條較明顯的縱棱,被白色柔毛,質脆,易斷,斷面不平坦,木部黃白色,可見多數細導管孔,髓部疏松。葉對生,三出復葉,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的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頂生小葉片較兩側小葉片大,常呈不明顯的3淺裂,邊緣有缺刻狀粗鋸齒或牙齒,暗綠色,兩面有短柔毛。總葉柄長2-9cm,常扭曲。有的帶有花果。氣微,味微苦澀。
女萎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毛茛科鐵絲蓮屬植物女萎。形態特征
藤本。小枝密生貼伏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7cm;三出復葉,小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2.5-8cm,寬1.5-7cm,通常有不明顯的3淺裂,邊緣有鋸齒,或有缺刻狀的粗鋸齒或牙齒,上面疏生貼伏短柔毛或無毛,下面通常疏生短柔毛,或僅沿葉脈生較密短柔毛。圓錐狀聚傘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貼伏短柔毛,花梗上小苞片小,鉆形或無;兩性花,直徑1-1.5cm;萼片4,狹倒卵形,長7-8mm,白色,開展,兩面有短柔毛,外面較密;花瓣無;雄蕊多數,無毛,長4-6mm,花絲比花藥長約5倍;心皮少數,被短柔毛。瘦果狹卵形,長3-5mm,不扁,有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長1.2-1.5cm。花期7-9月,果期9-10月。分佈區域
佈於江蘇南部、安徽大別山以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生長環境
於海拔150-1000m的山野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