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范 東漢末年議郎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王采玉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地:浙江省奉化葛竹村
出生日期:1863年12月19日
逝世日期:1922年6月14日
身 份:蔣介石的母親
王采玉,女,漢族,生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浙江奉化葛竹村人,是蔣介石的母親。她幼承父教,聰明伶俐,精於女紅,深得慈愛。
但青年時代命運多舛,曾遁入空門。但她於逆境之中頑強奮鬥,上孝下教,治傢有方,實為封建社會中萬千女性之楷模。
生平簡介
蔣介石之母姓王、名采玉,原名彩玉,生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系浙江省嵊縣葛竹村人。
王氏祖先於明朝洪武年間由奉化連山遷居到葛竹村。王采玉的祖父王毓慶生有三子二女,長子王有則,次子王有模,三子王有金。
王有則,字品齋,1820年生,熟讀詩書,精明能幹,曾以販賣土產為業,後來在皖南、浙西招集流亡人口,開墾戰亂棄留的荒地致富,晚年回到傢鄉葛竹村。原配姚氏,生有三子一女。姚氏死後,續娶姚振昌之女,又生一女二子,該女即王采玉。
母因子貴,隨著蔣介石地位的提高,蔣母墓也屢屢以擴建。
出殯之時,孫中山特派陳果夫為代表參祭,國民黨內的許多要人均趕來參加。孫中山親撰的祭文,由陳果夫代讀。孫中山還親自為蔣母墓題寫瞭墓碑:“民國十年,蔣母之墓,孫文題”。在碑的上面,刻有“壺范足式”四字,意為女中模范。在碑的兩側刻有蔣介石自題楹聯一副:禍及賢慈當日梗頑悔已晚;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落款是蔣介石的曾用名“不孝子周泰”,由張靜江手書。蔣母的墓志由胡漢民所作,墓銘由汪精衛所寫,由書法傢沈尹默書。墓前還植有兩株石楠。初建的蔣母墓塋僅為傳統的墳塋樣式——饅頭狀,四周砌以灰石圍護,墓地上,除立瞭一些碑石以外,還種植瞭一些其它樹木,是十分簡陋的。
1923年,蔣介石因在過去一年裡平定陳炯明“炮轟總統府”的武裝叛亂時,“臨危受命”,倍受孫中山的贊賞,成瞭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正因為蔣介石的政治地位有瞭提高,他對其母的墓地也有瞭新的安排。從5月開始,蔣介石為紀念其母60冥壽,在離蔣母墓約250米的地方,修建瞭新式洋房三間,歷時半年,並取名為“慈庵”。同時,蔣介石又約請譚延闓書題瞭庵的門額,請孫中山書寫瞭“為國劬勞”、“慈雲普照”兩方匾額。同年12月16日,蔣介石回到溪口,在祭掃其母墓後,與當晚第一次夜宿於慈庵。
1923年12月17日,蔣介石在新落成的慈庵舉行瞭隆重的祭祀活動。之後,蔣介石攜蔣緯國在這裡居住瞭10餘日。對此,毛思誠曾這樣寫道:“半月束息影慈庵,拂案焚香,繞塋撫樹。入夜,閑躅山門外,嶺上寒風,松間明月,清景耐人尋思,與次公子相伴守穆如也。”
蔣介石對慈庵情有獨衷,自1927年第一次下野後,經常以墳莊為住息地,他每次回到溪口,就以墳莊為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