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 北洋水師提督
来源:74U閱讀網
本 名:劉義宣
所處時代:南朝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建康
主要成就:討平劉劭叛亂
官 職:丞相、荊州刺史等
封 爵:竟陵王→南譙王→南郡王
劉義宣是宋武帝第六子,生母為孫美人,與少帝劉義符、文帝劉義隆是異母兄弟。他身長七尺五寸,腰帶十圍,而且皮膚白皙,相貌俊美,但因天生舌短,說話有些遲鈍。
元嘉元年(424年),劉義隆即位。劉義宣作為皇弟,封竟陵王,食邑五千戶。他還被拜為右將軍(《資治通鑒》作左將軍),出鎮石頭城(防守國都建康的軍事要塞,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一帶),時年僅十二歲。元嘉七年(430年),劉義宣改任使持節、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資治通鑒》作南徐州刺史),仍領右將軍之職。徐州刺史本應鎮守彭城(治今江蘇徐州),但劉義宣卻一直留駐石頭城。元嘉八年(431年),劉義宣又改任都督南兗、兗州刺史,仍為遙領而不出鎮。元嘉九年(432年),劉義宣升任中書監,進拜中軍將軍、散騎常侍,同時獲賜鼓吹一部。元嘉十年(433年),劉義隆因竟陵一帶蠻族問題嚴重,遂改封劉義宣為南譙王,讓他再次鎮守石頭城。元嘉十三年(436年),劉義宣改任都督江州及豫州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刺史。
荊州位居建康上遊,土地遼闊,經濟富庶,兵力亦強,東晉以來便是南朝重鎮。宋武帝留有遺命,讓諸子依次出任荊州刺史。劉義隆即位前便曾鎮守荊州。他親政後,先後任命四弟彭城王劉義康、五弟江夏王劉義恭及堂兄臨川王劉義慶為荊州刺史。劉義慶雖非武帝之子,但在宗室中素有美譽,且其嗣父劉道規有大功於社稷,故得以在劉義恭之後接掌荊州。元嘉十六年(439年),劉義慶調任江州,荊州刺史一職空缺。根據武帝遺命,此時應由排行第六的劉義宣接掌荊州。但劉義隆卻認為劉義宣才能平庸,難堪鎮守荊州的重任,竟越過劉義宣,以七弟衡陽王劉義季為荊州刺史。劉義宣則接替劉義季原職,擔任都督南徐州軍事、南徐州刺史,並進拜征北將軍。會稽公主為此多次向劉義隆進言,推薦劉義宣為荊州刺史。元嘉十八年(441年),劉義宣與南兗州刺史劉義慶一同進拜開府儀同三司。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劉義隆經過多番考慮,終於決定任命劉義宣為荊州刺史,並加都督荊雍益梁寧南北秦七州諸軍事、車騎將軍。當時,劉義隆還特地以中詔告誡劉義宣,讓他妥善治理政務,不要使得時論譏諷自己所任非人。而劉義宣到鎮後,勤勉自勵,將各項政務處理的有條不紊,使得荊州“政事修理”。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南郡臨沮(在今湖北南漳)一帶有當陽蠻作亂。劉義宣以中兵參軍王諶統兵,討平叛亂。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劉義宣進位司空 、侍中,並領南蠻校尉。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出軍大舉南侵。劉義宣擔心魏軍會攻到荊州,打算由治所江陵逃往上明(位於長江以南,治今湖北松滋),最終因魏軍退兵而作罷。劉義隆為此下詔斥責劉義宣,讓他好好治理政務,不要抱有潛逃避敵的想法。
元嘉三十年(453年),劉義隆調劉義宣為司徒、中軍將軍、揚州刺史,以次子始興王劉濬接掌荊州。但就在當年二月,太子劉劭在劉濬的支持下,秘密發動政變,弒父篡位,史稱元兇之亂。他稱帝時對外宣稱劉義隆被奸臣徐湛之、江湛殺害。而此時,劉義宣尚在江陵,還未赴揚州之任。劉劭為籠絡劉義宣,授其為中書監、太尉,仍領司徒、侍中。雍州刺史臧質得建康傢人報信,獲知劉劭弒父的真相,便派人將此事馳告劉義宣,隨後帶兵南下,親赴江陵與劉義宣會合。劉義宣當即起兵討伐劉劭,並遣使前往位於荊雍下遊的江州(治尋陽,今江西九江),通知江州刺史武陵王劉駿。 豫州刺史劉遵考、司州刺史魯爽、青州刺史張永、益州刺史劉瑀聞聽劉義宣舉義,皆起兵響應。劉駿於荊州舉義的同時,也在江州發佈檄文,宣佈起兵討逆。他當時正總領各路兵馬,征伐沿江群蠻,又是劉劭、劉濬之外最為年長的皇子,在宗室中有著強大的兵力及號召力,因此成為討逆軍的主導者。劉義宣命參軍徐遺寶率軍協同劉駿東攻建康。臧質本想擁戴平庸愚昧的劉義宣以便暗中掌權,但見劉義宣已擁戴劉駿,隻得放棄計劃,轉而跟隨劉駿東討。討逆軍於四月攻至建康城南的新亭,前後兩次大敗劉劭,逼得其退守臺城。當時,沈慶之、柳元景等將領都有意擁戴劉駿即位。江夏王劉義恭也上表勸進。劉駿遂於新亭稱帝,史稱宋孝武帝。五月,討逆軍攻入臺城,擒獲劉劭。劉濬則在南逃途中,被劉義恭所殺。最終,劉駿將劉劭及其四個兒子,連同劉濬的三個兒子全部處死。元兇之亂至此平定。
劉駿即位時,拜劉義宣為中書監、都督揚豫二州、丞相、錄尚書六條事、揚州刺史,並賞賜羽葆、鼓吹等儀仗以及班劍武士四十人,後又改封他為南郡王。劉義宣上表極力推辭,不願內調揚州。劉駿隻得改授劉義宣為丞相、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荊湘二州刺史,讓他繼續鎮守荊州。荊州將佐如長史張暢、司馬竺超民、諮議參軍蔡超,皆有封賞。劉義宣主掌荊州十年,財富兵強,在討平劉劭的戰爭中又有“首創大義”之功,因而甚得劉駿優容,凡有所求無有不準。但他自恃平亂有功,在鎮專橫跋扈,朝廷詔旨不合己意者一概不予遵行,對劉駿也多有不恭。臧質此時已調任江州刺史,趁機秘密寫信給劉義宣,稱“功高震主,鮮有全者”,誘其起兵叛亂。後來,臧質又讓兒子臧敦親自到江陵敦勸劉義宣。劉義宣與臧質既是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傢,對他非常信任,因而有所意動。蔡超、竺超民等也都慫恿劉義宣起兵,以求能得到更大的富貴。而劉駿又私闈不檢,竟與劉義宣留在京中的女兒們淫亂。消息傳到荊州,終於激怒瞭劉義宣。劉義宣於是秘密整頓戰船、兵甲,並致信給豫州刺史魯爽、兗州刺史徐遺寶,約定於孝建元年(454年)秋季一同舉兵。
孝建元年(454年)二月,魯爽接到劉義宣約期舉兵的書信,卻因酒醉誤事,當日便起兵叛亂,並推劉義宣為天子,送天子輿服。劉義宣聞訊甚為驚愕,但因事謀已敗露,隻得與臧質倉促起兵響應。徐遺寶也隨之舉兵,遣軍南攻徐州。不久,劉義宣自稱都督中外諸軍事,並發佈檄文,尋求四方州郡的支持。他命參軍劉諶之先行趕赴尋陽會合臧質,隨後又命第八子劉慆留鎮江陵,自己親率十萬大軍東下江州。當時,荊州軍戰船連綿數百裡,聲勢浩大。劉駿此時即位還不到一年,聞聽荊州、江州、兗州、豫州四州同叛,大為驚慌,甚至有投降讓位的打算。竟陵王劉誕極力反對,終於堅定瞭劉駿平叛的決心。劉駿調派將領,分兵抵禦來自上遊(荊州、江州)與江北(兗州、豫州)的叛軍。當時,雍州刺史朱修之遣使入朝,表示支持朝廷,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劉義宣得知朱修之不肯支持自己,命魯秀分兵北攻雍州。朱修之截斷馬鞍山道,以阻止荊州軍北進。魯秀隻得退回江陵。劉義宣抵達尋陽後,與臧質合兵一處,隨即以臧質為前鋒,順江而下,向建康進發。而此時,徐遺寶已兵敗於徐州。他無力再守兗州,隻得棄城南逃,到豫州投奔魯爽。 魯爽不久便率軍東進,欲到歷陽(治今安徽和縣)與臧質會師,結果在小峴(在今安徽含山)兵敗身死,根據地壽陽(豫州州治,今安徽壽縣)也隨之被攻破。徐遺寶又逃奔東海郡,被當地土人所殺。魯爽、徐遺寶的迅速敗亡,極大地打擊瞭荊州軍與江州軍的士氣。劉義宣、臧質聞訊都是駭然失色。江北的平定,使得朝廷解除瞭兩面受敵的威脅。劉駿開始集中兵力,對抗來自上遊的荊州、江州聯軍。當時,輔國將軍王玄謨率水軍據守梁山洲(在今安徽和縣南),並在附近江邊兩岸修築偃月壘。撫軍將軍柳元景則屯兵姑孰(在今安徽當塗)。不久,臧質兵至梁山洲,紮下營寨,與王玄謨展開對峙。劉義宣也隨後趕至,屯兵於蕪湖。劉義恭趁機致信劉義宣,以桓玄與殷仲堪的故事暗指臧質包藏禍心,成功離間劉義宣與臧質的關系。臧質針對朝廷的軍力部署,建議劉義宣分兵進攻姑孰、梁山,以牽制柳元景與王玄謨,自己則親率水軍沿著外江直趨石頭,進逼建康。但劉諶之卻認為應先集中兵力攻取梁山,再長驅直取建康,並建議劉義宣提防臧質。劉義宣本就對臧質起瞭猜忌之心,因此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臧質隻得出兵攻打梁山洲,並成功攻陷西壘,隨後又對東壘發起攻擊。當時,劉義宣也已進抵梁山,正屯兵於西岸。他聽信顏樂之的進言,擔心臧質攻下東壘會搶去所有功勞,便派遣劉諶之與臧質同行。 王玄謨命薛安都、垣護之率軍奮擊,最終大敗臧質。垣護之更順風放火,將臧質軍中的船隻全部燒毀。當時風勢迅猛,大火覆蓋江面,逐漸蔓延到西岸。劉義宣所部營寨也被燒毀殆盡。朝廷軍乘著火勢,縱兵出擊。劉義宣因大軍潰敗,隻得乘船逃走,徑奔荊州。臧質本欲和劉義宣商討後續行動,但卻已找不到劉義宣。他手足無措,隻得也棄軍逃跑,到武昌(治今湖北鄂州)投奔妹夫羊沖。但羊沖此時早已被殺。臧質無處可逃,隻得躲到南湖,隨即被追兵所殺,傳首京師。
劉義宣乘船逃至江夏(治今湖北武漢),聽聞巴陵(治今湖南嶽陽)一帶有朝廷大軍堵截,遂在徑口登岸,由陸路徒步向江陵方向逃去。士卒沿途逃散,最終僅剩十幾人跟隨在劉義宣身邊。劉義宣自己也走得腳痛難忍,隻得向百姓借瞭一輛車子,坐著車繼續西逃,途中又向沿路居民求食解饑。他一路歷經波折,終於回到瞭江陵。竺超民率留守兵馬,將劉義宣接入城中。魯秀、竺超民等將領認為江陵還有兵卒萬餘,尚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便想召集餘眾與朝廷軍再決勝負。但劉義宣已被大敗打擊得一蹶不振,終日失魂落魄,躲在後宅再也不肯出來。本就不穩的軍心更加動搖,士卒紛紛逃散。魯秀也心灰意冷,出城北逃。劉義宣自忖無法自存,便想隨魯秀一同北去。他改穿戎裝,帶上兒子劉慆及五個愛妾,騎著馬出府而去。江陵此時已是一片混亂,到處都是刀劍橫飛的亂象。劉義宣被嚇得從馬上摔下,被逼改以步行出城。他本想追上魯秀,讓其護送自己逃亡北魏,但出城後卻發現根本不知道魯秀的去向。隨行士卒未離城郊便已逃亡殆盡,劉義宣身邊最終隻剩下劉慆、五個愛妾以及兩個宦官。他們無路可去,在郊外彷徨半日,隻好連夜折返江陵,在已經空置的南郡官舍席地坐到天亮。劉義宣次日便命宦官去通報竺超民。竺超民已決意復歸朝廷,便派瞭一輛車子,將他們送到監獄。當時,早就被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的朱修之已由雍州南下赴任。江夏王劉義恭修書給朱修之,建議讓劉義宣自盡。但書信尚未送至,朱修之已將劉義宣及其諸子、同黨盡數誅殺。時為孝建元年六月二十五日(454年8月4日),劉義宣亡年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