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郭祚 北魏時期著名政治傢

郭祚 北魏時期著名政治傢

本 名:郭祚

別 稱:東光伯

字 號:字季祐 謚號“文貞”

所處時代:北魏

民族族群:華夏(漢)

出生地:太原晉陽

主要成就:力行改革;鑒別士族傢世歸屬太原郭氏

郭祚,字季祐,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北魏時期著名政治傢、改革傢和重要謀臣之一,曹魏名將郭淮之弟郭亮的七代孫。他出身於魏晉名門士族之後,其九世祖為東漢大司農郭全,八世祖為雁門郡太守郭缊,七世祖為三國時曹魏大將軍、陽曲侯郭淮之弟郭亮。郭祚的高祖郭殷,仕後趙,累官至尚書右仆射、司空,與劉群、崔悅、裴憲、盧諶等中原名士相善。郭祚的祖父郭逸。郭逸的叔父郭慶,仕前秦,官至持節幽州諸軍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郭逸是北方第一名門北魏司徒崔浩的嶽丈,官至徐州刺史、假榆次侯。郭逸曾以二女嫁清河人崔浩,一女嫁崔浩之弟。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因奉旨編撰國史時直書不諱,觸怒太武帝拓跋燾,橫遭滅門之禍,其姻親太原郭氏亦連坐滅族。郭祚的父親郭洪之死於非罪,唯郭祚在親人幫助之下亡竄得以幸免。其時,他年僅兩歲。故郭祚雖出生於名門,但在少年時代卻過著孤寂貧苦的普通村民生活。然而,郭祚潛心攻讀,涉暗略經史,兼習崔浩之書法,其書信文章逐漸聞名於世。20歲時,始任並州主簿,並被刺史孫小委以書記,同時與其表叔太原太守王希彥相互接濟扶持,終於使太原郭氏傢業得以重振。

北魏孝文帝初,郭祚被舉為秀才,對策上第,步入仕途,先拜中書博士,後轉中書侍郎。又因其學識和才幹為當時的重臣李沖所敬重,遂校舉薦為尚書左丞,長兼給事黃門侍郎,成為孝文帝的近臣。郭祚為官清正,忠心侍君,做事勤勉,很得孝文帝的賞識,授為黃門侍郎,隨從孝文帝左右。

當時,北魏鮮卑族政權仍保留著氏族制和奴隸制殘餘,其落後的統治不斷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鬥爭。為瞭適應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同中原漢族地主的聯合,以鞏固和擴大北魏政權,郭祚與朝中其他漢族地主官僚王肅、李沖、崔光、程靈虯等人形成改革派,協助孝文帝進行瞭一系列漢化改革。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郭祚因參與謀劃遷都事宜有功而被賜爵東光縣子,後又遷散騎常侍,仍領黃門。是時,孝文帝銳意改革,效仿中原地區傳統的典章制度、禮樂律令,承襲中原盛行的門閥制度,加之遷都草創,軍事征討不息,故內外規劃謀略甚為多事。此時,郭祚奉旨參謀幃幄,從事註疏典籍,銓衡評定門第和官位品級等工作,盡心竭力,尤以主持註疏成就頗巨,故深得孝文帝的贊賞。孝文帝在一次宴請百官時,曾舉杯向郭祚勸酒說:“郭祚憂勞庶事,獨不欺我”。可見孝文帝對郭祚是非常信任的。正因如此,郭祚一直被孝文帝留在身邊,成為其重要的謀臣。後孝文帝親征南朝,以郭祚兼侍中,又官拜尚書,進爵為東光縣伯。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駕崩。年僅16歲的宣武帝繼位。由擔任輔政的咸陽王元禧等人奏薦,郭祚又兼任吏部尚書,並州大中正。

景明二年(501年),宣武帝親政後,郭祚繼續被重用。一次,宣武帝針對奸吏逃避刑罰之事下詔說,如果奸吏“永避不出、兄弟代之”。郭祚認為不妥,便直言進諫說, “法貴止奸,不在過酷。愚謂罪人既逃,止徙妻子,走者之身,懸名永配,於青不免,奸途自塞,”宣武帝采納瞭郭祚的意見。這對避免恢復殘酷刑律,維護孝文帝的改革成果起瞭一定作用。不久,郭祚專職為吏部尚書。其時,北魏政治已日趨腐敗,士族求官之人很多,然郭祚仍能基本上保持清正。他很重視選官任人,每當選拔官吏必慎重考察權衡,即使發現人才,也斟酌再三才肯決定使用。所以,經他選用的官吏一般都較稱職。但是,也因此而常招時人怨恨。

袁傢窪  南埡路站  馳名商標  蔗糖素  蝴蝶魚科  長女  滅門之禍  阿迪  權化  宅基  銀柴胡  劉褒  發展階段  閑魚幣  重要制度  腰神經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