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劉六 明朝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

劉六 明朝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

中文名:劉寵

別名:劉六

民族:漢族

主要成就:劉六、劉七起義

劉六(?-1512) 明朝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原名劉寵,因排行第六故稱劉六。文安(今河北文安)人。正德五年(1510年)率眾在霸州(今河北霸到)起義。後與楊虎軍會合,眾至數萬。他們轉戰河北、山東等地,並三次近逼明王朝京都——北京,使最高封建統治者驚恐萬狀,在全國造成極大震動。後入河南,轉戰湖廣。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墜水身亡。

明王朝進入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以後,政治黑暗腐敗,土地兼並加劇並高度集中,人民流離失所,階級矛盾日趨激烈,各地農民起義連綿不斷。爆發於河北的劉六、劉七起義就是這種歷史背景的產物。明朝中葉,河北農民深受政府的馬政之害。為保證明軍邊馬的供應,自明初以來,明政府強令河北等地農民充當養馬戶。馬戶的徭役負擔極其沉重,為保證養好馬要付出很大代價,不僅耽誤農業生產,而且當所養馬匹死亡或種馬孳生不及額時,還要賠償損失,一貧如洗的農民不得不“賣田產、鬻男女,以充其數,苦不可言”,當時有人形容為“江南之患糧為最,河北之患馬為最”。河北臨近京師,正是廠衛特務、官僚地主施虐的地方,加上土地兼並劇烈,剝削壓迫十分殘酷,社會矛盾十分尖銳,農民起義時有發生。為瞭安定京畿一帶的局勢,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專權宦官劉瑾派禦史寧杲為“捕盜禦史”到河北鎮壓農民起義。寧杲采用極為殘酷的高壓手段,屠殺和鎮壓農民,他“奏立什伍連坐法,盜賊捕獲無虛日,每械盜賊入真定,用鼓吹前導,金鼓之聲彌日不絕”(《明史紀事本末·平河北盜》)。整個河北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中,這激發瞭河北人民更大的反抗情緒,釀成瞭劉六、劉七起義。

輕安  引而不發  任江  東隴  公寺  對她  楊屋村  福信  緩坡  祝中  妊娠期  聽覺  三合莊橋  汪洋  單月  白色運動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