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張子清
別名:張濤、壽山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桃江縣板溪鄉
出生日期:1902年4月
逝世日期:1930年5月
職業:無產階級革命將領
畢業院校:雲南講武堂
信仰:共產主義
1902年4月出生在湖南省益陽縣桃江鎮(今桃江縣)板溪風景寺一個愛國軍人傢裡。他自幼受反帝運動和父親對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有著強烈的愛國思想。
1912年進入長沙陸軍芝芳學校讀書,畢業後考入湖南講武堂。
1920年,張子清以優異成績在湖南講武堂畢業後,任零陵鎮守使署上尉副官,是湖南新軍中一名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積極參加反對湖南軍閥趙恒惕的鬥爭。
1922年春,張子清因反對湖南軍閥趙恒惕,遭到通緝。為瞭逃脫反動當局的追捕,便回到瞭傢鄉,在大水洞、浮邱山一帶組織遊擊隊伍,公開打出“武裝反趙”的旗幟。後來他聯合雪峰山鄧赫績領導的農民武裝,組成“湘中遊擊司令部”,擔任第一支隊隊長。這支隊伍後被編入國民軍第六軍第九梯團,南入廣州參加北伐。
1925年夏曦、郭亮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中共湘區委員會選派他到廣州國民革命政府舉辦的政治講習所學習。結業後,分配到北伐軍宣傳隊工作。
1926年春,隨軍入湘,黨組織派他到常德,在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五師任連長。隨後,黃埔軍校第三分校在長沙成立,他又被調到該校任政治教官。後主動放棄去美國留學的機會,毅然到廣州,進入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學習結束後,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政治連連長,後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3營副營長,並隨團參加瞭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時,張子清被任命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3營營長,率部轉戰於湘南桂東一帶,積極開展遊擊活動,先後攻克遂川、寧岡、新城、茶陵,迎來瞭井岡山初創時期的繁榮局面。
1928年1月5日,他率部攻克遂川縣。2月17日,工農革命軍向寧岡新城進軍,出奇制勝,全殲守敵。先後建立瞭茶陵、遂川、寧岡三縣革命政權。2月下旬,前委在寧岡大隴朱傢祠堂召開軍事會議,佈置擴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下轄兩個團,毛澤東兼任師長,張子清任師參謀長兼第一團團長。3月中旬,張子清隨毛澤東率第一團出發,策應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暴動。幫助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和農軍勝利到達井岡山,實現瞭紅軍史上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井岡山會師。在草鋪灣追擊逃敵時,張子清腿部和左腳踝骨中彈負傷,不能行走,由戰士龍開富背回礱市。
5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礱市宣告成立,下轄三個師。張子清任11師師長兼31團團長。在這個月召開的湘贛邊區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張子清被選為特委委員,並被任命為邊區政府軍事部長。
張子清負傷後,毛澤東、朱德見他傷勢嚴重,除派一個班護衛外,還派紅軍戰士劉小虎作聯絡員。黨組織曾多次要安排他去外地治療,都被他婉言謝絕。由於缺醫少藥,開瞭5次刀,腳上那顆子彈頭始終沒有取出來。傷口潰爛日漸惡化,但他為瞭鼓勵同志們的鬥志,強忍疼痛,給傷員講故事。當時紅軍醫院沒有酒精,隻有鹽水洗傷口,後來鹽水也沒有瞭,隻能用金銀花水代替。團裡的同志特意把從夥食中節省的一包鹽送給他洗傷口,他卻用一張油紙細心地包好,藏在枕頭底下。後來醫院從前線轉來一批重傷員,已有一個多星期沒用鹽水洗傷口瞭,傷勢在不斷惡化。他連忙把這包鹽交給護士排長,並說:“鹽不多,一定要把重傷員的傷口洗一遍。可能時,把所有傷員的傷口都洗到。”護士排長捧著這包鹽,淚水奪眶而出。“張師長獻鹽”的故事就這樣在紅軍中不脛而走,成為激勵戰士英勇殺敵的號角。
1929年1月,毛澤東主持召開瞭著名的柏露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張子清由於腿傷不能隨軍遠征,前委將他留下任紅五軍參謀長。同年春,湘贛敵軍攻陷井岡山,張子清被護送到深山區,隱藏在一個被後人稱為“紅軍洞”的石洞中。不料連日大雪,交通斷絕,隨身帶的一點幹豆、竹筍都吃光瞭,餓瞭4天4夜,等到敵人撤退後,張子清才被背下山來。這時,他的傷勢越來越重,體質也更加虛弱瞭。
1930年5月,終因傷重不治,犧牲在永新縣南鄉洞裡村蕉林寺,年僅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