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 唐代傳奇美女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何香凝
別 名:原名瑞諫又名諫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878年6月27日(戊寅年)
逝世日期:1972年9月1日
職 業:女權活動傢革命傢畫傢、政治活動傢
畢業院校:女子美術大學
主要成就:女權革命的領袖
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抗日統一戰線的一個方面軍,也是新中國創始人之一。
同盟女一
盡管後來同盟會籌備大會簽字的檔案材料丟失,早期公開見於記載的回憶與會人員名單裡沒有唐群英(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中國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但唐群英晚年卻向後人回憶瞭這段歷史,隻是到後來才見記載。而另一同盟會早期女會員何香凝回憶自己是在8月7日加入同盟會,被多位史傢認為是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有學者提出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應該是唐群英,衡陽學者盛明明提出,唐群英非但是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還是同盟會的創始人之一,因為她參與瞭同盟會創辦的全過程。
屢任要職
何香凝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國國民黨左派的傑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動傢、畫傢。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一、二、三屆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傢協會主席等職。
天足結緣
何香凝的父親是香港經營茶葉出口和房地產的著名商人何炳桓,何香凝從小性格剛毅有主見,特別愛聽太平天國女兵的故事。那時候上流社會的女孩都要纏足。母親給她纏上,她等母親轉背就剪開。不懼打罵,堅決反抗。父母對她實在沒有辦法,隻得放任她長成一雙天足。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傢千金,整日熱衷打牌穿戴,她愛讀書。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氛圍裡,她不能進私塾讀書。於是天天軟磨硬求父親,終於
進“女館”讀瞭幾個月書。後來,她又找來哥哥們的讀本自學。就這樣,她認識瞭不少字,並接觸到一些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的婦女解放等新知識。她聰慧伶俐,做事精細,因而深得父親器重。
廖仲愷的父親廖竹賓是客傢後代,僑居舊金山多年。親身經歷瞭旅美華僑所遭受的種種歧視,深知小腳女人是中國的一種恥辱,所以曾留下遺囑:兒子必須娶個大腳婦女作媳婦。可是,在19世紀末年,中國的婦女幾乎都裹著小腳,社會上見不到多少大腳婦女,尤其是上層社會裡,不纏足的大傢閨秀更難找到。
正為女兒腳大難找婆傢而憂心忡忡的何傢,碰上廖仲愷要遵照父親的遺囑選擇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通過媒妁之言訂婚,然後迎娶,1897年他們在廣州結婚。
新婚之初,何香凝有些惴惴不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她發現廖仲愷是一個心地善良、誠摯忠厚,有著耿直性格和強烈的進取心的青年。廖仲愷設法搜羅各種新書刊給她閱讀,為她指點疑難;何香凝愛好美術,廖仲愷就耐心教她繪畫。
所以,何香凝很快就對自己的婚姻慶幸起來。夫婦二人都羨慕太平天國的革命人物,又都喜愛畫畫和學習詩詞,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當時,清貧的廖仲愷在經濟上窘迫,成親後隻能修整兄嫂傢屋頂曬臺上的破屋作為“新房”。這間房子矮小簡陋,是一間名副其實的鬥室,但它高處獨居,完全不受樓下侄兒侄女們嬉笑打鬧的幹擾。何香凝和廖仲愷白天在這裡研讀詩文、談論時事,夜晚一起觀賞清凈明澈的月色。中秋佳節,皎潔月色給他們鬥室灑下一片清輝。何香凝觸景生情,寫下瞭“願年年此夜,人月雙清”的詩句。他倆自得其樂,為瞭紀念這種既可讀書又便賞月的幽靜愜意的讀書環境,把這間小屋命名為“雙清樓”。
虎口救夫
為丈夫搶回3年的命
辛亥革命後,廖仲愷一傢始終追隨孫中山。1921年,孫中山到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任命廖仲愷為財政部次長。次年6月14日,廖仲愷應廣東軍閥陳炯明電邀前往惠州,結果遭到扣押,被送往廣州石井兵工廠加以囚禁。6月16日凌晨,陳炯明率軍包圍瞭孫中山總統府,避往永豐艦的孫中山下令向廣州城內開炮。危急時刻,一向剛強的何香凝發揮出她的超常潛能。她先是設法從陳炯明部將手中弄到一張通行證,到永豐艦會
見孫中山。10天後,她終於在石井兵工廠見到瞭囚禁中的廖仲愷。平時有潔癖的廖仲愷,被3道鐵鏈鎖在鐵床上,手上一道,腳上一道,腰部還有一道,衣服臟得粘在身上無法脫下。第二次探望時,何香凝帶上剪刀,把廖仲愷的臟衣服從背後剪下來,再換上幹凈衣服。
由於過度操勞,何香凝患上痢疾,不得不住進醫院。住院期間,她聽說陳炯明的族弟陳達生在香港被人暗殺,刺客揚言是因為陳炯明囚押廖仲愷。陳炯明因此要槍斃廖仲愷為陳達生報仇。於是,她顧不得治病,像嬰兒一樣每天帶著尿佈四處奔走。等她第三次見到廖仲愷時,廖仲愷已經給她和兒女分別寫好瞭訣別詩。他在寫給何香凝的訣別詩中表白說:“後事憑君獨任勞,莫教辜負女中豪。”
1921年8月9日,孫中山得到陳炯明要襲擊永豐艦的情報,率蔣介石等人離開。陳炯明隨之放棄瞭槍斃廖仲愷的計劃。何香凝央求老朋友龍榮軒帶她會見陳炯明,途中遭遇暴雨,何香凝滾瞭一身泥水闖進陳炯明的會議室,當面痛斥道:“仲愷有什麼地方對你不起,你要把他關起來?仲愷為孫先生籌款,你就要把他鎖起來,可是民國9年(1920年)仲愷也為你們籌過款啊。幫你就對,幫孫先生就不對嗎?”
經過當面爭取,陳炯明答應釋放廖仲愷。已經被囚禁62天的廖仲愷立刻在何香凝的陪同下逃往香港。3年後,廖仲愷遇刺身亡,何香凝曾感慨說:“我隻給他搶回瞭3年的命。”
嚴母慈父
不是一個傢庭型的女子
1925年3月,孫中山去世。國民黨最高權力的角逐,在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許崇智等人之間展開。汪精衛出任廣州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第一號人物;此前一直代行孫中山大元帥職權的胡漢民,屈居第二;廖仲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兼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黃埔軍校黨代表,位列第三;粵軍總司令許崇智,位列第四。
1925年8月20日上午9時左右,廖仲愷與何香凝以及監察院委員陳秋霖同車來到中央黨部門口。廖仲愷下車後剛剛邁上臺階,就遭到埋伏於旁邊的4名兇手的狙擊,中槍後在送往醫院途中離開人世。
關於父母,廖夢醒曾回憶說,“母親和父親感情甚好,唯一的一次齟齬發生在我們住在東京的時候。”當時廖仲愷一傢人,與胡漢民、汪精衛等人一道去江之島遊玩,廖仲愷玩得高興,不願意隨何香凝回傢。等到他第二天回傢時,夫妻二人大鬧一場。“原來母親懷疑父親不跟她回傢是與江之島旅館的侍女有關。父親一向有懼內之名,從未聽說過他有尋花問柳之事。這次母親不知聽到什麼風聲,疑及父親瞭。”
在廖夢醒的印象裡,她的傢庭從來都是“嚴母慈父”,母親何香凝“不是一個傢庭型的女子,她一生忙忙碌碌,從來沒有時間細心照顧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