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夫
来源:74U閱讀網
本名:王褘
別稱:王禕
字號:字子充號華川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漢族
王褘先祖王彥超,五代吳越王錢鏐時,任越州節度使,因避亂而從會稽(今紹興)遷到義烏,居住於鳳林鄉。以後子孫漸多,所居村落就叫王村,其地在今義烏南部毛店鎮朱店村。及王褘祖父時,已在義烏縣城內居住。王褘祖父王炎澤,字威仲。致力經籍,業從朱子理學。歷任東陽、常山教諭,石峽書院山長。以善教著稱,學者尊為“南校先生”。王褘父親王良玉,字懷璞,秉性高介,研訪經史。亦為婺州路儒學訓導,後至常山教諭。王良玉生有三個兒子:王裕、王褘、王補,王褘居仲。宋濂在《送王子充字序》中說,“褘”,就是古時候的“蔽膝”,即圍裙。最早用獸皮,後來改用佈帛制作,取名為褘是為瞭存古之道。
黃溍覺得不能將王褘與一般弟子同等相看,以後跟王褘相交都不以師自居,而以同道相待。書信來往,則以先生相稱。以後,人們都知道王褘受師命所囑,代為撰文,凡有求於黃溍的,就都直接找王褘,一得王褘所撰,莫不欣喜,視如珍稀。王褘文名益發遠揚,與同門弟子宋濂齊名。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王褘目睹當時國政弊敗,民俗衰微,憂國憂民之心油然而生。他寫瞭一篇文章,縱論天下事勢,對朝廷的選將、擇相、建官、治民、取土、用兵等諸方面如何變革,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洋洋灑灑,長達七八千言。王褘北上京城大都(今北京),上呈朝廷。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