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平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後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李來亨
別 名:李懋亨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米脂
逝世日期:1664年8月4日
信 仰:敬天法祖、守衛漢傢天下
主要成就:聯明抗清
爵 位:三原伯→三原侯→臨國公
李來亨(?-1664年),米脂人,李錦義子。
永昌二年(1645年)隨李錦聯明抗清。永歷七年(1653年)出沒於湖北省興山縣的茅麓山,稱夔東十三傢。永歷九年(1655年)立“聖帝行宮碑”。永歷十年(1656年)十二月封臨國公。順治十六年清軍深入雲南追擊永歷帝,李定國勢孤,他與諸將攻重慶,牽制南下的清軍;康熙元年(1662年)清軍集中主力,分路進攻;他奮戰數年,最後據守茅麓山九連坪(今湖北興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圍茅麓山,來亨舉傢自焚。
李來亨的軍事抗清生涯占據瞭他大部分領兵歲月,他的一生主要光陰都是在與滿清作鬥爭中度過。雖然最後自盡而死,但他抗清禦侮的英雄氣概、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殺身成仁的民族氣節,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
人物生平
少年時因災荒父母雙亡,被李自成的侄兒李錦收為義子,參加李自成農民軍。
1645年(永昌二年)5月17日,李自成在通城九宮山遇害後,其妻高夫人召集農民軍20餘萬人,並在李錦、高一功等決策下,實現戰略大轉變,與南明政權合作,共同反清,授都督同知總兵,封三原伯。
1648年(順治五年),抗清隊伍中的軍閥、野心傢孫可望悍然圍攻由貴州入蜀的高一功、黨守素、賀錦、李來亨部,隻有李來亨力戰得脫,高一功等均被殺,南明抗清大業岌岌可危。“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李來亨挺身而出,繼續高舉抗清大旗,召集所部數萬人,經過多次血戰,率領部眾自貴州進入川、鄂邊境,同先期到達的郝搖旗等部會師,並聯合當地其他反清武裝,組成瞭夔東十三傢軍。最後在方圓150餘華裡的茅麓山高山之上、密林深處,建立起抗清根據地。他實行屯田自給、予民休息的政策,關懷山中百姓疾苦,深得民心,都稱他“小闖王”。他多次率兵出擊,給清軍以沉重打擊。
1650(永歷四年),李錦卒,與黨守素擊敗孫可望,屯兵竹山、房縣,出沒宜城、南漳、均州、谷城,晉封三原侯。
1651(永歷五年),入巴、歸之間,屯兵巫山、施州,建帥府於湖北省興山縣的茅麓山,實行屯田自給、與民休息的政策,關懷山中百姓疾苦,深得民心,都稱他“小闖王”。
1653(永歷七年),收復夷陵。1654(永歷八年),高一功卒,眾人推舉李來亨為帥,所部精銳三萬人。
1656(永歷十年),永歷帝命文安之出師,李定國暗中聯絡故將,命提督禦前營,封征虜大將軍、太子少保、臨國公。
1657(永歷十一年),攻遠安,蜀將不能抵禦。1658(永歷十二年),屯施州。
1659(永歷十三年),夔東十三傢在李來亨帶領下,圍攻重慶,支援李定國,但是由於譚弘的背叛,隻好撤退巫、巴。
1662(永歷十六年),清湖廣總督張長庚宣佈永歷政權滅亡的消息,招降李來亨不應。李來亨奉韓王朱璟溧為正朔,繼續抗清。七月,清四川總督李國英屯兵萬縣。
1663(康熙二年),李國英、李長庚、總兵於大海集中秦、豫、楚、蜀四省十萬兵力,後勤二十萬人,分兵三路圍攻夔東農民軍。一路自荊州、夷陵攻遠安、興山、巴東、歸州;一路自興安、鄖陽攻房縣、竹山、竹溪;一路自萬縣攻打夔州、建始、巫山、大寧(今重慶巫溪)、大昌。次年春攻入茅麓山。李來亨放棄九蓮坪,將清軍誘入險地,斃傷敵約萬人,會同郝搖旗等挫敗瞭清軍圍攻,李國英僥幸逃回巫山。
1664年(康熙三年)清政府集中秦、豫、楚、蜀四省清軍和滿洲八旗兵,共十萬大軍在靖西將軍穆裡瑪的指揮下,圍攻茅麓山。李來亨奮起迎敵,滿洲兵在李來亨的炮火、檑木、滾石的打擊下,紛紛墜崖落澗,傷亡慘重,高級指揮官賀佈索、穆裡瑪之子蘇爾馬均被擊斃。清軍改變策略,對茅麓山所有出口,嚴防死守,長期圍困,企圖困死明軍。雙方相持數月,李來亨部物資消耗殆盡。李來亨在六月曾組織兩次突圍,雖拼死奮戰,但寡不敵眾,無法突出重圍,知道已到最後關頭,決心與明朝的最後一片河山共存亡。處死瞭清方派來招降的叛徒李有實。8月4日,寨內彈盡糧絕。李來亨事先妥善安排瞭年邁母親的生路,後與妻、子等傢人撲向熊熊烈火,壯烈犧牲,譜寫瞭一曲氣壯山河的千秋正氣歌。
雖然我們對李來亨的生年和早期情況都不清楚,甚至連他的兒子的名字也難以查考,李自成祖孫四代在明清之際為反抗明朝和清朝統治者的暴政而英勇獻身的精神確實令人欽佩不已。李來亨父子犧牲後,部下士卒除少數投降外,都在混戰中壯烈捐軀。清朝將領惟恐有明軍將士潛藏逃出,派瞭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窮兇極惡地實行斬草除根,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掃穴無遺類”
至此,以原大順軍餘部為主體的夔東抗清鬥爭堅持瞭二十年之久,以失敗告終,大陸上公開以恢復明朝為旗幟的武裝抗清運動結束瞭。南明滅亡、華夏民族被打斷脊梁昏睡三百多年的歷史也由此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