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吳太伯 吳國第一代君主

吳太伯 吳國第一代君主

本 名:姬泰伯

所處時代:商代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岐山(今陜西省寶雞市東北)

出生時間:公元前1285年3月8日(正月初九)

去世時間:公元前1194年4月15日(三月初三)

主要成就:開發江南成就周天下和吳國

吳太伯,又稱泰伯,吳國第一代君主,東吳文化的宗祖。姬姓,父親為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兩個弟弟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於季歷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讓,遷居江東,建國勾吳。

始祖諱泰伯

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約公元前1165—前1074年)生,立國“勾吳”,以國為氏,第一位吳國君主,在位49年,卒於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歲,娶卜氏,吳氏開氏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長子。葬今江蘇無錫鴻山(古稱皇山)。

【古跡】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徑3米,墓頂填黃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兩根高大華表,華表上雕威武雄獅,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建於1818年,享堂門旁石上鏤有齊彥槐書的對聯“志異征誅三讓兩傢天下,同天辟一抔萬古江南”;泰伯廟:又名至德寺,為紀念在梅裡的居所改為祠廟,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書“至德名邦”,唐代詩人陸龜蒙《和泰伯廟》一詩“故國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濕中堂。邇來父子爭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

【事跡】公元前1123年,太王有意傳位給季歷之子昌,太伯攜弟仲雍逃到荊蠻句吳,建立吳國。

【考證】《詩經·皇矣》曰:“帝邦作對,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劉昭雲:“無錫縣東皇山有太伯塚,去墓十界上坪有舊宅,其井猶存。”

太伯,亦作泰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的母親名叫太薑,是有臺氏之女,古公亶父的正妻,生太伯、仲雍和季歷。

季歷和他的兒子姬昌都很賢明,古公亶父因此有立季歷為繼承人的想法,以便傳位給姬昌。太伯知道父親古公亶父的心思,為瞭成全父親,他於是便和二弟仲雍就逃奔到荊蠻之地,文身斷發,以表示不可以繼承君位,來避讓季歷。

據說途中曾經經過太行九泉山(今晉城市吳王山),後世為紀念更名為吳王山。

太伯與仲雍同避荊蠻後,定居梅裡(今江蘇無錫梅村)。土著居民認為太伯有德義,追隨歸附太伯的有千餘傢,並擁立太伯為當地的君主,尊稱他為吳太伯,自號“句吳”。不過太伯兄弟有沒有到達江南,這是一個沒有定論的說法,將梅裡定在無錫,是南朝無錫縣令劉昭在註《後漢書·郡國志》時開始這一說法的。以前古籍所說的梅裡究竟在哪裡,至今一直難以確定。

商代末年,中原地區侯王用兵頻繁,太伯深恐兵禍波及,在梅裡平墟修築城郭名為“故吳”,但這一說法沒有歷史記載,在當地也無古城遺址,隻是無錫今天有人這樣推測。相傳太伯定都梅裡後,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曾“穿澮瀆以備旱澇”。相傳太伯開鑿伯瀆河,它流經坊前、梅村、蕩口,直至漕湖,全長43公裡,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工開鑿的第一條河流。無錫清名橋一段俗稱“伯瀆港”,一作百瀆港。伯瀆河的開鑿,使當地百姓世受其利。孔子在《論語·泰伯》中雲:“泰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 太伯三讓天下和開發江南的功德,受到後世所敬仰。

太伯無子,死後由其弟仲雍繼位。太伯葬於梅裡東(今鴻聲鎮)的皇山(後名鴻山)南麓。周武王滅商後,派人找到仲雍的後人周章,正式冊封周章為吳國君主。太伯被後世奉為吳文化的鼻祖。

橄欖  情陷夜中環  無賴  站上  白金版  庫薩  宛城  共青森林公  形態發生  老壩口站  博導  曉市  轉基因  黃埠橋  總值  技術職稱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