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伉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王文韶
別 名:王夔石
國 籍:清朝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仁和
出生日期:1830年
逝世日期:1908年
職 業:政務大臣、武英殿大學士
主要成就:興修水利、開墾農田、興辦學校
代表作品:《宣南奏議》《湘撫奏議》
王文韶(1830—1908)清末大臣。字夔石,號耕娛、庚虞,又號退圃,祖籍浙江上虞梁湖,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咸豐二年進士。權戶部主事,同治間任湖南巡撫,光緒間權兵部侍郎,直軍機,後任雲貴總督,擢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奏設北洋大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等,旋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官至政務大臣、武英殿大學士。
個人履歷
1852年(咸豐二年)進士,銓戶部主事。遷補陜西司郎中。1864年(同治三年)任湖北安襄荊鄖道鹽運司,後由左宗棠、李鴻章舉薦於1867年(同治六年)10月,擢湖北按察使。11月,調署湖南佈政使。1871年(同治十年),署湖南巡撫。翌年(1872年),補授湖南巡撫。1878年(光緒四年)3月,署兵部左侍郎,並在軍機處上學習行走。後調任戶部左侍郎。1882年(光緒八年)末,兼署戶部尚書。1887年(光緒十三年)任兵部侍郎。1889年(光緒十五年)6月,升雲貴總督。他在雲貴總督任內,曾多次鎮壓農民運動和苗民起義。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清廷以天津為京畿門戶,1894年(光緒二十年)10月3日,召王文韶入覲。翌年(1895年)初,命充幫辦北洋事務大臣。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2月13日,李鴻章被召入京,作為赴日談判頭等全權大臣,詔王文韶署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895年3月,田莊臺失守,清軍向山海關方向敗退。1895年3月14日,王文韶根據關外軍情緊急之形勢,電請清廷飭宋慶扼石山站,吳大瀓退守錦州,以“專力遏賊西竄”。清廷采納此議,諭令吳大瀓堅守入關要道錦州。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清廷令王文韶“通飭各營約束兵勇,不得滋事啟釁”。王文韶曾提出“聶士成等軍頗有把握,必可一戰”的主張。1895年5月2日,光緒帝在主和派壓力下,批準《馬關條約》。5月8日,在煙臺換約。6月,日本派林董為駐華使臣。清政府於6月3日派王文韶與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日本使臣商辦事件。並囑如日本談及臺灣建立民主國和人民反對割臺鬥爭等事,須“切實告以和議既定,中國決無嗾令臺民自主之理”。不久,李鴻章提出遣撤諸軍之議,王文韶贊成。時山海關內外主客軍四百餘營,“酌留湘、淮、豫軍各三十營”。“餘悉散遺”。7月21日,王文韶又“奏請裁撤北洋海軍武職各實缺”。
8月28日,清廷命李鴻章入閣辦事,“實授雲貴總督王文韶為直隸總督兼充北洋大臣”。
主要功跡
他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任內,曾多次疏陳建議加強北洋海防、整頓水師、興辦天津武備學堂、重建旅順大連炮臺。他認為,南北海防以天津為根本之地,以大沽、北塘為內戶,以金旅、威海為外戶,而山海關、營口等處分扼水陸要沖,互為犄角,環海3000餘裡,務必統籌海防,頗具卓識。並在興修水利、開墾農田、興辦學校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樹。奏設北洋大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等、育才館、俄文館、西學水師各學堂、上海南洋大學,為國傢造就一批人才。
晚年職務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入直軍機處,為軍機總理衙門三大臣之一,戊戌變法時,王文韶受命辦理新政,卻暗中阻撓。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後充國史館副總裁、正總裁,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他攜帶軍機處印信奔赴懷來,隨慈禧太後逃至西安,王文韶徒步跟隨,深受慈禧賞識,主張對外妥協。12月6日,授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還曾任政務處大臣、督辦路礦大臣等。翌年(1901年),授外務部會辦大臣。返京後轉授文淵閣大學士、終武英殿大學士。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6月,值軍機。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死,謚文勤,贈太保銜。
著有《宣南奏議》、《湘撫奏議》、《奏為擬設立鐵路學堂所需經費在火車腳價等項下酌加應用事》。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