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巢禪師 《西遊記》中的原創人物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朱安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地;紹興
出生日期:1878年
逝世日期:1947年6月29日
丈 夫: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
朱安,魯迅的原配夫人,1878年6月生於浙江紹興。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在這樣的傢庭環境中長大的朱安,雖然識字不多,但是懂得禮儀,性格溫和,待人厚道。因為魯迅是長子,自從魯迅父親去世以後,魯迅的母親就開始為魯迅的婚事操心。老太太喜歡朱安聽話順從的品性,決定娶來給自己的大兒子魯迅做媳婦。1901年4月3日,魯迅母親在沒有征得兒子同意的情況下,貿然去朱傢“請庚”。結果在兩個年輕人根本都不認識的情況下,由雙方父母作主,定下瞭決定朱安一生命運,並給魯迅和朱安帶來痛苦終生的婚姻大事。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878年,紹興城一戶姓朱的商人傢中添瞭個女孩,取名為“安”。朱安和舊中國很多中上傢庭的女子一樣,從小被教養成一個切合傳統要求的典型:脾氣和順,會做針線,擅長烹飪,不識字,小腳。朱安四五歲的時候,有一天被帶進一個小房間,大人讓她脫瞭鞋襪,把腳浸在一盆暖水中。過瞭一會兒,她的媽媽和兩個女傭人或親戚把她按住,拿出特別編制的長棉佈條,把她的四隻腳趾向腳底屈折,用濕佈條一層一層地裹起來,接著又把她的腳跟拼命往前拉,這樣就裹成瞭“三寸金蓮”的雛形。朱安痛得尖叫起來,但隨著她的哭聲是母親的訓誨:所有好人傢的女孩都得纏足。她隻要看看媽媽和傢中其他女人,就知道這是事實,沒有一個是例外的。
這樣的女性本來是不會引起公眾註意的,但中年以後的朱安卻曾是記者爭相采訪的對象,她1947年去世時報上也有報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原因很簡單:舊式女性在死後留名,十居其九是因為與她們有關聯的男人,而在朱安來說,這個男人是她的丈夫——魯迅。
遲遲訂婚
1899年,通過親戚的斡旋,朱安議婚的對象是一名周姓前任官員的長孫。這位周老爺當過京官,後來因為科場賄賂而鋃鐺入獄,傢道中落。他的長孫十八歲,在南京一間新派學堂念書。紹興傳統以妻子比丈夫大兩三歲為佳,所以兩人算是相當匹配,惟一的缺憾是,周傢經濟頗為拮據。但是畢竟他們在紹興還算是體面人傢,對“老姑娘”朱安來說,這可能是最理想的安排瞭。
1901年似乎是他們成親的好時間,因為紹興慣例婚禮多半在冬季舉行,而朱安的未婚夫魯迅又將在同年年底畢業,算得上雙喜臨門。不料就在這個時候,魯迅拿到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因此朱傢想看到女兒成傢的希望又落空瞭。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當然也願意未來女婿出洋留學,因為朱安的未婚夫身份提高瞭,對她也是一份光榮。
魯迅在1902年3月離開中國,除瞭兩次短暫回傢外,在日本一直逗留到1909年。魯迅通過他母親,向朱傢提出一項要求,更教他們增添瞭憂慮:周樹人要朱安放腳,然後進學堂讀書。對思想保守的朱傢來說,這實在嚇瞭他們一跳。但這為朱安的婚事蒙上瞭一層陰影。雖然周老太太對未來媳婦很滿意,但誰也不能預料留學在外的激進青年會采取什麼行動。1903年魯迅回傢探親,身穿西服,辮子已剪瞭,這似乎都不是好征兆。不過他始終沒有提出要退婚,雖然周傢也沒有安排把朱安迎娶過門。
倉促完婚
1906年7月6日(光緒三十二年農歷丙午六月初六)魯迅在日本被母親騙回老傢完婚。
婚禮完全是按舊的繁瑣儀式進行的。魯迅裝瞭一條假辮子,從頭到腳一身新禮服。周傢族人都知道魯迅是新派人物,估計要發生一場爭鬥,或者還會釀成一種出人意料的奇觀,於是便排開陣勢,互相策應,七嘴八舌地勸誡他。然而讓他們想不到的是,一切都很正常,司儀讓魯迅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就連魯迅的母親也覺得很異常。
轎子來瞭,從轎簾的下方先是伸出一隻中等大小的腳,這隻腳試探著踩向地面,然而由於轎子高,一時沒有踩在地面上,繡花鞋掉瞭。這時,一隻真正的裹得很小的腳露瞭出來。原來,這位姑娘聽說她的新郎喜歡大腳,因此穿瞭雙大鞋,裡面塞瞭很多棉花,本想討新郎的歡心,沒想到剛上場就敗露瞭。這似乎預示著她以後一生的不幸。
一陣忙亂之後,鞋又重新穿上瞭。姑娘終於從轎子裡走瞭出來。她身材不高,人顯得瘦小,一套新裝穿在身上,顯得有些不合身。在族人的簇擁和司儀的叫喊聲中,頭蓋被揭去瞭。
魯迅這才第一次打量他的新娘。姑娘的面色黃白,尖下頦,薄薄的嘴唇使嘴顯得略大,寬寬的前額顯得微禿。新人朱安是魯迅本傢叔祖周玉田夫人的同族,平日似乎跟魯迅的母親談得挺投機,親戚們都稱她為“安姑”,大魯迅3歲。
完婚的第二天,魯迅沒有按老規矩去祠堂,晚上,他獨自睡進瞭書房。第三天,他就從傢中出走,又去瞭日本。
獨守空房
原來,25歲的魯迅其時正在日本東京開始他的文學活動,忽然傢裡接二連三地催促他歸國,有時一天來兩封信,說是他母親病瞭。待魯迅焦灼不安地回到故鄉,才知道這是一場騙局。原來他傢裡聽到一種謠言,說魯迅跟日本女人結瞭婚,還領著孩子在東京散步,因此急著逼他回國完婚。
朱安在新房中獨自做著各種各樣的猜測,眼淚不停地流著,她不知所措,不知自己做錯瞭什麼。作為一個舊時代的女人,沒有文化的女人,在這場婚姻中,她一開始就處於最被動的地位。從這一天起,她的命運就和周傢聯系到瞭一起,然而她名義上的丈夫的一切又似乎與她無關。魯迅僅僅跟她維持著一種形式上的夫妻關系。她在紹興陪伴婆婆孤寂地度過瞭13個年頭。
痛苦對雙方都是重創。魯迅多次對友人說:“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隻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孤獨地來孤獨地走。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獨地去世瞭,身邊沒有一個人。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瞭69個春秋,孤獨地度過瞭四十多個漫長的歲月。
荒漠婚姻
1919年11月,紹興老屋由新臺門六房聯合出賣給紹興大地主朱閬仙,母親、朱安和周建人一傢需要北上,同時周作人一傢也來到北京,於是魯迅買瞭北京西直門內八道灣11號這一處院子,全傢搬瞭進去,建立瞭一個大傢庭。這所宅院是那種老式的三進院,外院是魯迅自己住以及門房和堆放書籍雜物的倉房,中院是母親和朱安住,裡院一排正房最好,是周作人和周建人兩傢分住。
全傢雖然團聚瞭,然而魯迅與朱安仍然形同路人。魯迅也考慮過離婚,但那個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備遭人們鄙夷和唾棄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慘。
隨夫搬傢
1923年夏
魯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反目。在這種情況下,魯迅決定搬傢。魯迅征求朱安的意見:是想回娘傢還是跟著搬傢?朱安堅定地表示,願意跟著魯迅。
幾個月後魯迅買瞭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21號的住宅,搬瞭進去。不久,周老太太也搬出八道灣同大兒子同住。
傢庭經濟開支交朱安掌管。主持傢務的朱安每天隻有早午晚同魯迅有三句日常的、每天一樣的對話,此外,他們就很少有能夠一起敘談的可能瞭。她愛丈夫,忠誠於丈夫,一切寄托於丈夫身上,但是她不懂得他的心,不懂得他的事業。他們甚至將一隻箱子和箱蓋分兩處擺放,一處放洗好的衣服,一處放要洗的臟衣服,為的是將接觸減到最少。
雖然她的內心十分痛苦,但她對魯迅,對許廣平毫無怨恨之意,她對別人提起大先生,總是反復說,大先生對她不錯。
魯迅每次買回點心來,總是先送到母親那裡,請她老人傢挑選,次即送朱安,由她挑選,然後拿回自己吃用。
朱安在感情上是十分孤獨的。有一次她向周老太太說她做瞭一個夢,夢見大先生領著一個孩子來瞭,她說夢時有些生氣,但周老太太對朱安的生氣不以為意。因為周老太太對自己的大兒子和許廣平的事還是很高興的,並且早就盼望有一個小孩在跟前“走來走去”。朱安不無悲涼地說,大先生一天連句話都不和她說,她又怎麼會有自己的孩子呢?
後來聽說許廣平有瞭身孕,朱安絕望瞭,她認為即使大先生不喜歡她,她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總會爬上去。可是連這個機會也沒有瞭,她隻好侍奉娘娘(周老太太),給娘娘養老送終瞭。但她畢竟是個善良單純的女性,不久,她就釋然,對人說,大先生的兒子也是她的兒子,等她百年後,她的兒子自然會給她齋水,不會讓她做孤魂野鬼的。
丈夫去世
1936年魯迅先生去世後,朱安和周老太太的生活主要由許廣平負擔,周作人也按月給一些錢。但周老太太病逝後,朱安就拒絕瞭周作人的錢,因為她知道大先生與二先生合不來。由於社會動蕩,物價飛漲,朱安的生活十分清苦,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面窩頭、菜湯和幾樣自制的醃菜,即使這樣,也常常難以保證。朱安生活困難的消息傳到社會上後,各界進步人士紛紛捐資,但朱安始終一分錢也沒有拿。她寧願受苦,也不肯輕易接受別人的饋贈。一次,有個報館的人願贈她一筆錢,條件是隻要交給他魯迅的遺作。她當場表示“遜謝不收”。同時也拒絕提供魯迅先生的任何遺作。
禮對姐妹
不久,又有個藝術團體的理事長要送她一筆錢,她“亦婉謝”。她說自己的生活“雖感竭蹶,為顧念汝父名譽”,“故寧自苦,不願茍取”。這反映出,她是個有原則的人,是一個有骨氣的女人。正是由於朱安的悉心照料,魯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遺物才得以完整保存。
朱安將許廣平看做姐妹,視周海嬰如己出。周海嬰在書中不無深情地回憶道,魯迅先生逝世的當月,朱安就托人轉告他們母子,歡迎他們搬去北平與其同住。她說:“許妹及海嬰為堂上所鐘愛,倘肯朝夕隨侍,可上慰慈懷,亦即下安逝者。”她“當掃住相迓,決不能使稍有委曲(屈)”,還願意“同甘共苦扶持堂上,教養遺孤”,她不但將他們母子兩人的住房都做瞭安排,甚至還說“倘許妹尚有躊躇,盡請提示條件”,她“無不接受”。她的為人坦蕩和對許廣平母子二人的體貼,周海嬰多年之後提起仍感懷不已
慈對子女
對於周海嬰,朱安表現出慈母般的關愛
當海嬰十五六歲時,她開始直接給他寫信。有一次在信中提出:“你同你母親有沒有最近的相片,給我寄一張來,我是很想你們的。”直至病危臨終前,她還念念不忘他們母子倆。從心裡她是把海嬰當做瞭自己的香火繼承人。她愛她的大先生,她忠於她的大先生,她將大先生的親人當做瞭自己的親人!
孤獨終老
臨終前
她淚流滿面地說,希望死後葬在大先生之旁。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許廣平和海嬰。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獨地去世瞭,身邊沒有一個人。
朱安的墓地設在西直門外保福寺處,沒有墓碑。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瞭69個春秋,孤獨地度過瞭四十多年的漫漫歲月。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