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京 三國名臣諸葛亮之孫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劉步蟾
別 名:劉子香
國 籍:大清
民 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侯官
出生日期:1852年(壬子年)
逝世日期:1895年(乙未年)2月10日或1895年(乙未年)2月8日
職 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
畢業院校:福建船政學堂
主要成就:會辦北洋草房
海軍名將
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強國用“堅船利炮”打開瞭中國封閉已久的國門,使封建的中國開始踏上半殖民地的泥濘之途。為瞭對付日益嚴重的外患,大清王朝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發起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而首要任務是建設一支西式海軍力量。19世紀70年代,中國向西方海軍強國派出瞭第一批海軍留學生;這批留學生後來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棟梁之材。後來成為北洋艦隊右翼總兵的劉步蟾,就是這批最早的海軍留學生中的傑出代表人物。
正規教育
劉步蟾,字子香;1852年(清朝咸豐二年)出生於福建省。《海軍實紀》一書,對他年少時的情形作過這樣的概括:“幼穎異,少沉毅,力學深思。及長,豪爽有不可一世之慨。”可見劉步蟾的傢境富裕,自幼便有條件讀書受教育,聰明好學。
1866年(清朝同治五年),清政府在福州馬尾創辦瞭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學堂(海軍學校),開始建造軍艦並培養海軍學生。船政學堂分為培養造艦人才的前學堂和培養海軍駕艦戰官的後學堂。次年,年僅14歲的劉步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船政後學堂,成為這所中國最早的海軍學校的第一期正式學員,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海軍軍官。劉步蟾學業勤奮,“學習駕駛、槍炮諸術,勤勉精進,試迭冠曹偶”,最後以全班第一名的佳績畢業。在畢業前的實習中,劉步蟾在“建威”號練習艦上實習航海駕駛,曾隨艦巡航至南洋群島、直隸(今河北省)灣、遼東灣等處口岸。1872年,清政府對來自福建和廣東兩省的海軍駕駛班學生進行綜合會考,劉步蟾再一次獲得第一名的最佳成績。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劉步蟾即投身於蔚藍色的海洋,成為一名海軍軍官。1873年,日本以臺灣居民誤殺琉球漁民為由,出兵侵犯臺灣。次年,劉步蟾奉命前往臺灣勘測港口及航道;事畢後被任命為“建威”號練習艦的管帶(艦長)。這是他首次擔任一艘軍艦的艦長,當時年僅22歲,可謂英雄少年,風華正茂。
出國留學
1875年(清朝光緒元年)秋,福州船政局正監督日意格(法國人)返回歐洲,由船政大臣剛剛升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沈葆楨,派劉步蟾等人隨同日意格共赴歐洲,到英、法等國考察學習槍炮、水雷等海軍武器裝備。1876年春,劉步蟾從歐洲遊歷歸國,被保舉推薦為都司。早在1873年底,陜甘總督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楨、閩浙總督李鶴年、福建巡撫王凱泰就聯名上奏朝廷,建議選派船政學堂優秀畢業生,前往英、法兩國留學深造;此項建議也獲得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和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的大力支持;但未能立即付諸實踐。
1876年夏,李鴻章前往煙臺,就“馬嘉理案”與英國代表舉行談判(後簽定瞭《煙臺條約》)。在此次談判期間,李鴻章多次應邀參觀瞭在煙臺海面上停泊的英、法、德等國的軍艦;他敏銳地註意到英國軍艦上有日本青年軍官在隨艦接受訓練。此事促使李鴻章下定決心要派遣中國海軍留學生到國外學習,他當即在煙臺就詳細擬訂瞭派遣海軍留學生出國培訓的計劃和章程。1877年,此事終於兌現:福州船政局選派第一批學生出國留學深造;學業優異並已有過歐洲實地閱歷的劉步蟾自然首先就被選入其中。
與劉步蟾一同出國留學的同學中,有他當年的同班同學林泰曾(後任北洋艦隊左翼總兵)、嚴復(後來成為著名的啟蒙思想傢)、薩鎮冰(後曾任海軍統制、海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等職)等30人,可謂人才濟濟。是年5月上旬,這批留著長辮子的中國留學生乘船到達法國;學習造艦的留學生留在法國的馬賽,其餘學習駕艦指揮的學生於中旬到達英國首都倫敦。
經過中國首任駐英國公使郭嵩燾的協調安排,劉步蟾等三人直接被派往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實習,並獲準軍官夥食和床位待遇;其餘九人分別被派往格林尼茨皇傢海軍學院和大西洋艦隊學習。在近三年的留學期間,劉步蟾曾擔任地中海艦隊旗艦“馬納多”號的見習大副,表現出眾,深得英國海軍方面的好評和李鴻章的褒獎。正是通過對留學生學業情況的瞭解,李鴻章才對劉步蟾有瞭很好的印象;這一點,對劉步蟾後來的海軍生涯有著重大的影響。
出色幹才
1879年,經英國海軍部考核,劉步蟾獲得優等文憑後回國。此時,操著滿口標準英語的劉步蟾已成為一名閱識豐富的海軍軍官。李鴻章見他穎達英俊而學有心得,是可充大用的海軍人才,遂令其留職於北洋,攫升遊擊並賞戴花翎,充任“鎮北”號炮艦管帶。回國之初的劉步蟾對國內海軍海防的薄弱狀況甚感憂慮(當時最大的軍艦隻有千餘噸);因此他和同學林泰曾一起將留學心得寫成題為《西洋兵船炮臺操法大略》的條陳,上呈給李鴻章,提出“非擁有鐵甲等船自成數軍決勝海上,不足臻以戰守為妙”,建議實行積極的海上防禦戰略。1880年,清政府向德國訂購“定遠”號、“鎮遠”號鐵甲戰列艦和“濟遠”號穹甲巡洋艦;劉步蟾奉派赴德國駐廠監造,並研究槍炮、水雷技術。同年冬,他又被派為駐英國海軍隨員,接收向英國訂購的“超勇號”和“揚威”號撞擊巡洋艦。1885年秋,劉步蟾將“定遠”號戰列艦等接駛回天津大沽,即被任命為“定遠”號戰列艦的管帶,攫升參將,旋升為副將,獲賞“強勇巴圖魯”勇號。此時,清廷吸取瞭中法戰爭失敗的教訓,大舉興辦海軍,組建瞭以光緒皇帝的父親愛新覺羅·奕譞(醇親王)為首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簡稱海軍衙門)。
隨著多艘新軍艦相繼之購入,北洋艦隊於1888年秋正式組建成軍。劉步蟾作為旗艦“定遠”號的管帶,出任北洋艦隊右翼總兵,獲得清廷頒發的頭品頂戴。時年僅36歲的劉步蟾就成為具有一品頂戴的高級海軍將領,正可大展宏圖。劉步蟾“自幼束發習海軍,數十年衽席風濤,遠涉重洋,不辭艱險,而膽識才幹,亦屢經磨練而長進。”他為中國近代海軍、特別是北洋艦隊的創建和發展,做出瞭重要的貢獻。當時海軍海防大舉興辦,極缺人才和經驗,加之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是陸軍行伍出身的將領而不懂全新的海軍業務,因此接受瞭多年良好正規教育訓練的劉步蟾自然被委以各項建軍之重任。中國第一部正規的海軍法典《北洋海軍章程》等一系列重要的海軍法規文獻,多是由劉步蟾參加或負責具體擬訂的。
由於艦隊提督丁汝昌是海軍門外漢,因此北洋艦隊的訓練工作亦由劉步蟾具體負責主持。當時擔任“定遠”號總管輪的陳兆鏘(後在民國時期晉升為海軍中將)在其九十高齡時回憶說:“丁乃行伍出身,未涉海軍門徑,凡關操練及整頓事宜,悉委步蟾主持。每夏秋之間,則駐防操演,巡弋遼東、高麗一帶;或率兩、三艦,往日本各口岸,冬、春則巡察南洋群島,習以為常。”劉步蟾不負上命所望,“治軍嚴肅,凜然不可犯”,深得官兵們的擁戴。北洋艦隊組建之後,清廷為之沉醉,便停止瞭增購軍艦擴建海軍的步伐。劉步蟾對此深為憂慮,他認為“日本增修武備,必為我患”。為此,他特別親自面謁李鴻章,進言按年添購鐵甲戰艦以擴建海軍。當李鴻章未置可否時,劉步蟾進一步慷慨直言道:“相公居其位,安得為是言!且平時不備,一旦僨事,咎將誰屬?”劉步蟾的此番直言,引得四座悚然不已,而李鴻章竟也為他這一片赤誠坦蕩之情所感動。但由於封建朝廷的昏庸腐敗,劉步蟾的一系列加強海軍海防的建議和主張,都未獲采納。
愛國將領
數次的西歐之旅,廣泛地接觸西方新事物,使劉步蟾接受瞭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對中國的一些封建傳統習俗感到不滿。他在西方看到男女平等,對女兒的孩子和兒子的孩子都同樣稱為孫子(grandson)或孫女(granddaughter);稱自己父母之父母為祖父(grandfather)或祖母(grandmother),而不稱外祖父或外祖母,便在自己傢中照樣實行起來。他看到西方婦女都識字而不纏足,便讓自己的女兒效法。當時社會上有很多人吸毒,劉步蟾對此深惡痛絕,他嚴誡傢人和子女:“永遠不許吸鴉片,傢中以後有吸鴉片者,就不是我的兒孫!”
在創建海軍海防的過程中,為解決技術和人才的不足,清政府曾從西方招募瞭一些洋人擔任顧問和教習。北洋艦隊組建成軍之後,同樣聘募瞭一批洋人負責顧問和教習工作。由於這些洋員來自不同國度,且素質亦不盡相同,因此有時會與中國官兵發生一些沖突。英國海軍軍官瑯威理曾兩度受聘為北洋艦隊總教習(提督丁汝昌的總顧問),他在軍事訓練方面頗有專長,為建軍之初的北洋艦隊的整訓作出瞭不少的貢獻;因此清政府破例賞他以提督官階,以示崇優。但瑯威理從此則每每以“艦隊副提督”自居,飛揚跋扈著意攬權,竟連丁汝昌手下的左、右翼總兵也不被他放在眼裡。而《北洋海軍章程》明確規定,艦隊僅設一名提督、兩名總兵,根本就沒有“副提督”的官位編制員額。
1890年冬,北洋艦隊巡泊於香港,提督丁汝昌有一天離艦上岸公辦,右翼總兵劉步蟾按規定撤下提督旗,改掛上自己的總兵旗。此舉立即惹怒瞭驕橫的總教習瑯威理,他向劉步蟾爭執說:“提督離職,有我副職在,何為而撤提督旗?”劉步蟾認為此事關系到艦隊的主權問題,因此豪不相讓地回答說:“水師慣例如此”。瑯威理表示不服,於是這場升旗的紛爭一直鬧到李鴻章那裡,李鴻章當即回電支持劉步蟾;瑯威理因此憤然辭職,回國後四處訴說自己在中國受到瞭侮辱。這場升旗風波,也顯示出劉步蟾對國傢主權的明確觀念。
1894年春,曾在中國海關緝私船上任職的英國海軍後備役少尉泰萊,由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英國人)介紹,到北洋艦隊擔任總教習漢納根(德國人)的顧問兼秘書。泰萊自恃有赫德的背景,在艦隊裡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但他的多次越權舉動都被劉步蟾予以堅決制止。泰萊還夥同漢納根等人向清政府建議,從智利等國購買8艘新式巡洋艦,招募外國海軍官兵駕駛,另外組建一支新軍;駛抵中國後,與北洋艦隊合成一軍,撤去中國提督,“另派一洋員擔任全軍水師提督”。其實,他們就是想由自己來指揮這支艦隊;這實際上就是1863年李泰國建立“中英聯合艦隊”(即“阿思本艦隊”)計劃的再版。劉步蟾洞悉其險惡用意,全力從中作梗,致使泰萊等人的美夢泡瞭湯。由此可以看出,有著豐富西方閱歷的劉步蟾雖然在很多方面接受瞭西方的科學文明,但他始終是一位堅強的民族主義者,並且最終在血火交融的海上戰場為保衛本民族免遭外族入侵與蹂躪而獻出瞭自己寶貴的生命。
血戰到底
茍喪艦,將自裁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朝鮮西海岸中部的豐島附近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隊。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向對方宣戰。劉步蟾鄭重立下瞭“茍喪艦,將自裁”的誓言,決心與日軍在海上戰場血戰到底。其實,劉步蟾對來自日本的侵略,始終就有充分的警覺。早在跨出福州船政學堂大門後不久的1874年,年輕的劉步蟾就在發生瞭日本侵犯臺灣事件之後,奉命駕艦赴臺灣勘測港口及航道;圓滿完成任務後就被任命為艦長。此後,劉步蟾始終對日本的軍備擴張持有高度的戒備之心。1891年,北洋艦隊訪問日本。日本方面邀請丁汝昌、劉步蟾等北洋艦隊高級將領上岸赴宴,惟獨劉步蟾婉言謝絕上岸,他對丁汝昌說:“日人奸宄無信,膽敢妄為,深恐假宴會,乘我不備,偷襲我艦,我必留艦預防不測。”
以身殉國
1895年2月10日,山東省威海灣內外,炮聲隆隆,硝煙彌漫。侵華日軍不僅從劉公島以外的海中以艦隊佈陣,完全控制瞭威海灣內殘存的北洋海軍的出路,而且以陸軍占領瞭威海衛陸上的全部中國炮臺。這樣,海岸、海上,內外夾擊,使北洋海軍隻能固守在劉公島上和傍島的威海灣內。
這時,隻見威海海面上有一艘中國巨艦,仍頑強地抗擊海上、陸上的敵人,不時發射出憤怒的炮彈。原來這就是具有6000匹馬力、7500噸的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這艘鐵甲艦的噸位和巨炮口徑都超過當時日軍的所有艦隻,它的管帶(艦長)又是我國第一批官費留英的學生劉步蟾。他不光熟悉海戰技術,而且英勇善戰。定遠艦上的海軍士兵多是沿海勞動人民的子弟,不但平時訓練刻苦,而且熱愛祖國,戰時非常勇敢。就在四、五個月以前的中日黃海大戰中,劉步蟾在海軍提督受傷後,代替瞭丁汝昌督戰,成為整個黃海大戰中中國海軍的主要指揮者,重創瞭敵人。
然而,就是這位劉步蟾,卻在這一天不得已親自下令“沉船”。原來“定遠”艦已受重傷,艦上的彈藥也已經用盡。為瞭不使艦隻落入敵人手中,劉步蟾才毅然決定沉船。
就在定遠艦沉入祖國海灣內的當晚,劉步蟾也在劉公島自殺殉國瞭。
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以魚雷擊中定遠左舷。清軍將定遠艦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2月9日,陸上之日軍占領威海衛附近的清軍炮臺,以岸炮擊傷定遠。10日,管帶劉步蟾下令炸毀定遠號以免資敵。定遠號沉沒後劉步蟾亦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