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馬鴻賓 民國時期最具實力的著名軍閥

馬鴻賓 民國時期最具實力的著名軍閥

中文名:馬鴻賓

國 籍:中國

民 族:回族

出生日期:1884年

逝世日期:1960年

信 仰:伊斯蘭教

馬鴻賓(1884—1960),字子寅。甘肅省臨夏縣韓傢集人。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從先世屬於臨夏老教畢傢場門宦。父名馬福祿,字壽三,曾率回民軍隊馬步七營旗,編為“簡練軍”,駐防山海關等地。1954年馬鴻賓當選為第一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馬鴻賓為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副省長等職。1960年病逝於蘭州。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馬鴻賓,1884年9月14日(清光緒十年甲申七月二十五日)出生於臨夏。馬福祿之子。1904年任叔父馬福祥侍從,1908年升任西寧礦務馬隊隊官,1910年隨昭武軍到寧夏,任騎兵營營長。1912年任寧夏新軍管帶,後任甘肅新軍司令(轄騎兵5個營)。1916年2月17日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1920年4月1日晉升為陸軍中將銜。

寧夏鎮守

1920年直皖兩系軍閥戰爭,直系軍閥得勝,馬福祥當時是站在直系軍閥一邊,因此得升任綏遠都統。1921年馬鴻賓隨之升任寧夏鎮守使兼新軍司令,仍兼管內蒙三旗軍事,其兵力主要為馬福祥留下的軍隊。計有昭武巡防軍,騎、步兵五個營,司令為馬福壽(馬鴻賓的三叔);甘肅新軍,騎兵三營、步兵三營、炮兵一營;共七個營。司令馬鴻賓兼,炮兵營長馬普仁是馬鴻賓的長子。此外,馬鴻賓又成立瞭鎮守使署衛兵馬隊一營,營長是馬楚卿(馬鴻賓的嶽叔)。

1924年,第二次直奉軍閥戰爭後,馮玉祥任西北邊防督辦,馬福祥任西北邊防會辦。但馬福祥失去瞭綏遠地盤,向馮玉祥要求擴充馬鴻賓的兵力,經馮玉祥允許自行招兵,夠一師編一師,夠一軍編一軍,因此馬鴻賓委派寧夏當地紳士和頭面人物在自己地方上拔壯丁,一共擴充瞭三個補充團(計步兵七個營):第一團團長王德銓(又名王衡之,外號王大炮、天津人)。第二團團長馬獻文(馬鴻賓妻弟)。第三團團長馬顯誠(馬鴻賓四弟)。以上騎、步、炮兵共20個營,約有2000餘人。7月被北京國民政府授予將軍府亞威將軍銜。

1925年馮玉祥準備向甘肅進軍之前,曾派人進入甘肅刺探軍政情況,對於八個鎮守使的底細,打探的較為清楚,並且各加評語,馮玉祥將這個情報交給馬福祥過目,其中對馬鴻賓的評語是“面黑若漆,驍勇善戰”,馬福祥看瞭也覺舒服。有此緣淵,所以劉鬱芬率部入甘時,在寧夏得以順利通過。

劉鬱芬到蘭州後,代理甘肅督辦職務,以兵力不足,曾許馬鴻逵為他的副指揮,調第七師拱衛蘭州,意在讓甘肅的軍隊自己火並,好收漁人之利。馬鴻賓勸馬鴻逵不要輕舉妄動,免傷回漢感情。馬鴻逵聽從瞭這個意見,按兵不動。

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直系軍閥吳佩孚,聯合進攻馮玉祥,同時,隴東鎮守使張兆鉀也發出聲討劉鬱芬的通電。劉部孫良誠旅與張兆鉀開戰之後,地方遭受戰禍,人民怨恨,馬鴻賓於是發起“平番會議”,意在調和。劉鬱芬在上述情勢下,極表贊成,派人以汽車接馬鴻賓至蘭州面商,然後再往平番(今甘肅永登縣),並通知蘭州各界代表及各鎮代表先赴平番等候。此時馬鴻賓舉足輕重,這一倡議很得人心。他行至石空時,為瞭更有把握,又渡河經中寧至同心城,欲先與張兆鉀電話交換意見,再往蘭州、平番。馬鴻賓在同心等候多時,張兆鉀才派其司令謝有勝(外號“謝苛子”,湖南人)、參議馬國義(回族)、縣長李某等三人為代表,攜帶張兆鉀向劉鬱芬提出的八項條件來同心與馬鴻賓商討,馬鴻賓估計張所提各項條件,劉鬱芬不能接受。而張兆鉀又電馬鴻賓,還要追加四條。

此時馮部吉鴻昌已率兵一旅援甘,經寧夏至蘭州,因此劉鬱芬態度也變得強硬起來,電催馬鴻賓速來蘭州面商,早已到達平番的各界代表和各鎮代表也都電催馬鴻賓速到平番開會。馬鴻逵也電催馬鴻賓,電中說:“甘局如不能調和,請離開同心,以便向平涼進兵,免得劉鬱芬責難疑心。”馬鴻賓覺得調和無望,就悄然返回寧夏。平番會議因而流產。不久,孫良誠打敗瞭張兆鉀,代理隴東鎮守使。

不合並  歷久不衰  唇珠  子城  字謎  曲寨  長五  種方法  貂蟬  高鶴村  房嶺屯南  右江  巖裡  盡在不言中  有棱有角  手搖式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