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肩吾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蒲輔周
別名:原名啟宇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省梓潼縣
出生日期:1888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1975年4月
職業:醫生
畢業院校:私塾
信仰:道傢醫學
蒲輔周,原名啟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梓潼縣長溪鄉一個世醫之傢。祖父蒲國楨,父親蒲仲思,都是精通醫道、名聞鄉裡的醫生。蒲輔周在傢居長,下有弟妹6人。全傢靠父輩行醫為生,傢境甚清貧。蒲輔周7歲開始上私塾,11歲後在上小學同時,還由其祖父講授醫書。15歲起,在祖父潛心教授下,他掌握瞭不少醫藥知識。於是,白天隨祖父臨床侍診,入晚苦讀到深夜。他以《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基本研讀之書,以《外臺秘要》、《千金方》及歷代諸傢之書為參考之學。經3年的苦讀與侍診,蒲輔周積累瞭一定的臨床經驗。18歲便懸壺於鄉裡。他牢記前人“醫乃仁術”之教誨,將名字改為輔周,取輔助貧弱、周濟病人之意。
1917年,蒲輔周至成都開業,數年後返回梓潼行醫。1927年被選為四川梓潼縣商會評議員。1933年被選為四川梓潼縣第一區區長,數月後因病辭職。在此期間,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1931年倡議成立瞭梓潼縣“同濟施醫藥社”。此慈善機構,解決瞭不少貧苦百姓無錢請醫買藥的困難。還創辦瞭平民教養廠、“施棺會”、西河義渡等多項慈善事業,活人濟世,受到當地勞苦大眾的歡迎。
1936年,有感於時事日非,且不屑與地方政界同流,蒲輔周又赴成都行醫。同時,在成都亦辦起瞭“同濟施醫藥社”,並與泰山堂訂下合同,無錢買藥的病人經他免費診斷後,可持他的特定處方去泰山堂抓藥,賬記在他名下,由他定期去結算。1940年,梓潼霍亂流行,蒲輔周聞訊後,立即匯200銀元和處方一張,要他弟弟們將治療霍亂的藥方抄錄後四處張貼,廣為宣傳;把所匯銀元買成藥品,半價發售,貧窮的分文不取。1945年,成都麻疹流行,蒲輔周常涉水到禦河邊和城郊勞動人民聚居區,為他們免費診治。
1955年,衛生部中醫研究院成立,蒲輔周奉命調京工作。進京前,他回梓潼,為群眾掛牌義診3日,每天黎明即起,一直診病到掌燈時分。抵京後,他在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內科工作。1956年參加農工民主黨。1960年任中醫研究院內科研究所內科主任,196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65年任中醫研究院副院長,並曾任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常委,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傢科委中醫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等職務。
1975年4月29日逝世於北京。
蒲輔周,初習儒,後因經濟原因而輟學,改從祖父習醫,十八歲時即懸壺應業。後又深入鉆研《內經》、《傷寒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等著作。醫術益精,名噪一時。後遷成都行醫,並於1965年參加“同濟施醫藥社”,施醫發藥濟貧,於溫病、婦科病證尤有研究。
1956年,中醫研究院甫成立,即應聘到該院任職,嘗任該院副院長之職。曾以其醫術挽救甚多溫病包括乙型腦炎等傳染病患者。對若幹內、婦科疑難雜證,亦頗有治驗。其治病主張靈活辨證,反對泥古不化。其著作有《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對幾種婦女病的治療法》、《中醫對幾種傳染病的辨證論治》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