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
来源:74U閱讀網
清熱是什麼意思
清熱是中醫名詞。指清除邪熱或虛熱的各種治法。由外感溫邪引起的一般稱為實熱。邪在氣分的宜用辛涼清熱;熱毒熾盛或夾濕的宜用苦寒清熱;熱盛傷津的宜用甘寒清熱;熱在營血的宜用涼血清熱法等。
由陰虛而生的內熱,稱為虛熱,宜用養陰以清熱。養陰有滋養肺陰、肝陰、腎陰和養血、滋液等多種方法,須根據具體情況配合應用。在熱病傷陰階段,也可參合養陰清熱法。另有氣虛而致的發熱,宜用甘溫補氣藥治療,不屬清熱范圍。
清熱的食物有哪些
清熱的食物主要有苦瓜、綠豆、西瓜、黃瓜、芹菜、薏米、赤小豆、絲瓜、香蕉、荸薺、山藥、扁豆、莧菜等。
清熱吃什麼水果蔬菜
1、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熱解毒,潤腸。宜於腸燥便秘;近代用於習慣性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2、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作用: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宜於胃部灼痛,胃熱口臭。虛寒證、濕證忌食。
3、芹菜--味甘苦、性涼,歸肝、胃經。作用:平肝清熱、祛風利濕。宜於肝胃鬱熱胃痛,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證、泄瀉者忌食。
4、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歸腸、胃經。作用: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宜於腸胃燥熱便秘。
5、莧菜——味甘、性涼。作用: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宜於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6、茭白--味甘、性寒,歸肺、脾經。作用: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濕通便。宜於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不宜與蜂蜜同食。
7、枇杷--味甘酸、性涼,歸肺、肝經。作用:潤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氣止嘔。宜於胃熱口臭,胃熱嘔吐。濕證、虛寒證忌食。
8、梨--味甘酸、性涼,歸肺、胃經。作用: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宜於胃熱吐血,胃熱口臭,腸燥便秘。虛寒證忌食。
清熱的中藥有哪些
第一類:石膏、知母、梔子、蘆根、天花粉
清肝明目藥,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適用於肝火亢盛、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等癥、其中有些藥物尚可用於肝陽上擾的癥候。
第二類:青箱子、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
清熱涼血藥,常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熱發斑疹及溫熱病邪入營血、熱甚心煩、舌絳神昏等癥。熱邪入於營分、血分,往往傷陰耗液。本節藥物中,如鮮生地、玄參等兼有養陰滋液的作用,故在熱病傷陰時,應用此類藥物有標本兼顧之效。清熱涼血藥,一般適用於熱在血分的病癥,如果氣血兩燔,可配合清熱瀉火藥同用。
第三類:生地、牡丹皮、犀角、大青葉、玄參
凡功能清熱邪、解熱毒,適用於各種熱毒病癥的藥物,就叫清熱解毒藥。熱毒病癥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瘡癰、喉痹、痢疾等,由於火熱癰盛、鬱結成毒的病癥。這些藥物都能清熱解毒,但由於各藥性能不同,所以在應用上又各有特長,在應用於時必須作適當的選擇與配伍。若熱毒在血分,可與涼血藥配合應用;火熱熾盛,可與瀉火藥配合應用;挾濕者,可與燥濕藥配合應用。此外,痢疾裡急後重,宜配行氣藥;瘡癰屬虛者,宜配補益藥等等。但發斑、瘡瘍、喉痹、痢疾等疾患,而屬於陰癥、寒癥者,則不宜使用清熱解毒藥。
第四類: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魚腥草、土茯苓
清熱燥濕藥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用於濕熱內蘊或濕邪化熱的癥候,如心煩口苦、小便短赤、泄瀉、痢疾、黃疸、關節腫痛、耳腫疼痛、流膿等病癥。這些藥物中黃連、黃芩、黃柏、龍膽草等,亦為常用的瀉火解毒藥,宜互相參證。清熱燥濕藥一般不適用於津液虧耗或脾胃虛弱等癥,如須使用,亦應分別配伍養陰或益胃藥同用。
第五類:黃連、黃芩、黃柏、苦參、龍膽草
清虛熱藥性多寒涼,具有涼血退虛熱的功效,適用於骨蒸潮熱、低熱不退等癥。
清熱的中藥方劑有哪些
1、竹葉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麥門冬20克,人參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2、川大黃、樸消、甘草各600克,山梔子仁、薄荷葉(去梗)、黃芩各300克,連翹1200克。
3、黃芩15克,黃連15克,陳皮6克,甘草6克,玄參6克,柴胡6克,桔梗6克,連翹3克,板藍根3克,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蠶2克,升麻2克。
4、黃連180克,吳茱萸30克。
5、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6、生地黃6克,當歸身6克,牡丹皮9克,黃連6克,升麻9克。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