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人有幾種形態
来源:74U閱讀網
1、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年均近10%的持續高增長,把中國經濟帶到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國民經濟總量等基數增大,支撐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以及制度安排和經濟政策等要素正在發生變化。
2、從勞動力、資本、技術進步等生產要素結構分析,從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分析,都可看到,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現象,是一個發生在實體經濟層面上的自然過程。這些內在影響,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外來影響。
3、我國經濟增速新世紀以來呈現逐級放緩的態勢。2003年至2007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長9.6%,2012年增長7.8%,再到2013上半年增長7.6%。專傢普遍認為,在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國內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七上八下”的經濟增速處於合理區間。
4、正因為如此,“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經濟發展速度是7%,2013的預期增長目標是7.5%左右。這個增速並未對就業等帶來太大沖擊,經濟結構還出現瞭積極變化,說明“換擋期”的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格局並沒有根本改變。
5、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2011年以來很多地方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讓人們認識到,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刻不容緩。
6、而當前金融與經濟數據的不同步現象,其主要根源也在於結構性問題。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長期化、各國應對危機加快結構調整的積極成效,增強瞭我們用市場機制倒逼經濟結構調整的緊迫感。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