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作者:陸遊

原文: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譯文

我於深秋時節從前線奉調回京,一路上但見枯黃的桐葉在晨光中颯颯飄落,又聽到寒蛩不停地在夜裡悲鳴。面對如此蕭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後再也難以受到重用的現實,心中十分沮喪灰暗。忽然憶起當年在前線橫戈盤馬、縱橫疆場的戰鬥生活,那大散關上和清渭之濱大概還戰事依舊吧。
想到將來黯淡的前途,我頓時萌生瞭駕舟隱居江湖的想法,隻可惜自己早就瞭然於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無人可以托付,不能讓其繼續為恢復大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愛國之志和作戰策略終不會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納,我當年又何必煞費苦心地去勸諫皇上呢?

註釋

蛩(qióng):蟋蟀。
旅思(sī):旅愁。
秋光:點明時節,秋天。
黯黯(àn):暗淡。
長安:借指南宋首都I臨安。
橫戈、盤馬:指騎馬作戰。
散關:即大散關。
清渭:渭河。
“江海”:說現在已有瞭退居的可能。
付:托付。
信:知,料。
不遇:不獲知遇以展抱負。
長楊賦:漢揚雄所作。常把揚雄看做懷才不遇的人。
參考資料:
1、
李曉麗.國人必讀宋詞手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03:第224頁
2、
夏於全.唐詩宋詞 第十七卷 宋詞: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1:第145頁

賞析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樹葉子在早晨飄落,又聽到吟蛩[蟋蟀]在夜間鳴叫。這些標志秋光的落葉和蟲鳴,更加勾起瞭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緒。他遙望通向京城臨安的道路,覺得它分外暗淡。這裡作者用唐代都城長安(當時在金占領下)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黯[àn]”是暗淡的意思。這不僅是寫實,也還有象征的意味。因為這時他在主和派排擠下被罷瞭官,從此遠離朝廷,也就更難以實現他抗金報國的理想瞭。
這時湧上他心頭的,不是對官職的眷戀,而是那一段最不尋常的戰鬥經歷。當年在抗金前線的南鄭,他曾經“橫戈盤馬”,親臨前線。回想起來,至今還是那麼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種長柄武器。“盤”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線的大散關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強渡;在大散關,他曾守關拒敵。在這兩個地方,都留下瞭他的足跡。現在,他多麼想知道,那大散關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線時一樣啊!看,他的所謂旅愁,不是哀嘆歲月,也不是感傷勞苦,他是在系念著關系國傢命運的前線,懷念著那實現他崇高理想的地方。這是一種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當他在懷念前線的時候,罷官的現實還迫使他思考以下的問題:“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陸遊的傢鄉山陰地接杭州灣,臨江近海。“江海輕舟”,駛往江海的小船,這裡用來代表駛往傢鄉的小船。“具”是具備。這三句意思說,今天已經有瞭回鄉的小船,意味著已經罷瞭官,可以回鄉退隱瞭,然而,那對付金兵、收復失地的軍事韜略和計劃,卻沒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難以放心啊。原來,陸遊不僅是詩人、詞人,他還熟知軍事,在南鄭前線任職時,曾經向川陜安撫使(邊防軍事機關的長官)王炎提出過恢復中原的進軍策略,由於朝廷的茍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實現。所以,我們對他“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瞭。
想到這裡,他的感情不由得從慨嘆轉為激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瞭西漢著名詞賦傢揚雄。揚雄曾經寫《長楊賦》諷諫漢成帝遊獵於長楊宮。他很有才華,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陸遊回顧自己一片愛國赤誠而終於不為朝廷所用,他以難以遏止的氣憤之詞來結束作品:“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如果早就料到(信)我這一生始終不會被瞭解,任用(不遇),我當初又何必象揚雄寫(草)《長楊賦》那樣忠心耿耿地獻計獻策呢!

創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陸遊曾充任抗戰派將領——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賓,親臨南鄭抗金前線。然而不到一年,朝廷投降派撤掉王炎西北統帥職務,陸遊也奉調回京安置。此詞即寫於此時。
參考資料:
1、
夏於全.唐詩宋詞 第十七卷 宋詞: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1:第145頁

鑒賞

這首詞是陸遊晚年被罷官後所作。詞中表現瞭對抗金前線戎馬生活的懷念,和對抗敵重任無人可以托付的感嘆。
開頭一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詞人托物起興,桐葉飄零,寒蛩夜鳴,引發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瞭同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無往而非淒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瞭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啟後,“秋光”點明瞭時間的先後順序,葉落、蟲語,勾起瞭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這一句有兩重含意,一為寫實,一為暗喻。從寫實方面來說,當日西北軍事重鎮長安已為金人占領,詞人在南鄭王炎宣撫使幕中時,他們的主要進取目標就是收復長安,而一當朝廷下詔調走王炎,這一希望便化成瞭泡影長安收復,渺茫無期,道路黯黯,這一切使得詞人不禁淒然神傷從暗喻方面來說,“長安”是周、秦、漢、唐的古都,這裡是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無光,隱喻著詞人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詞人北望長安,東望臨安,都使他深為不安,而最使他關切的還是抗金前線的情況,那大散關頭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橫戈盤馬”之處,也曾是他立志恢復中原與實現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時的情況又怎樣呢?“忽記”,乃油然想起,猛上心頭,“應”字是懸想,但願“如故”,更擔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說,隨著王炎內調以後形勢的變化,金人會不會乘虛南下呢?表明詞人對國事憂慮的深重。這兩句不是旁斜橫逸的轉折,而是詞人所感情事的變化,詞人聯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戰鬥經歷,說明他旅思的內涵,不是個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風霜之苦,而是愛國憂時的情懷。
下邊轉到描寫個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輕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來,其意來源於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句話含有想隱歸江湖的意思。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難以忘情的是“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一卷兵書”,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過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一整套進軍策略,也可虛指為抗敵興國的重大報負。“無人”不是一般所說的沒有人,而是春秋時期秦國隨會對晉國使臣所說的“子無謂秦無人”中“無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嘆朝廷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傢前途令人擔憂。歇拍兩句從慨嘆轉為激憤:“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長楊賦》是西漢辭賦傢揚雄的名作,他是為瞭諷諫漢成帝遊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詞裡活用瞭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麼恢復方略瞭。這“悔”的背後是“恨”,透露出詞人的憤憤不平之氣,不過隻用“悔”字表現得婉轉一些罷瞭。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軍紡路  小汪  大方等大集  新飛  埔青街西  芭蕾舞學院  店東口  腱鞘囊腫  托古改制  靈魂  完城  泡桐花  林小學  窈窕紳士  沙頭畈  貸款協議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