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送王四十五歸東都

送王四十五歸東都

作者:徐鉉

原文:
海內兵方起,離筵淚易垂。憐君負米去,惜此落花時。想憶看來信,相寬指後期。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譯文

四海佈滿戰塵兵戈正起,在這令人感傷的離別宴會上,更加容易清淚淋漓。
我敬愛你不顧辛勞去侍奉雙親,還要嘆息落花時節送你北去。
想念時隻有看看寄來的書信,可以寬慰的是畢竟會有重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贈,你須記取這是向南之枝呀。

註釋

⑴王四十五:未知其名,“四十五”是在兄弟(包括從兄弟)中的排行。東都:指江都府(今江蘇揚州)。五代南唐都江寧府(今江蘇南京),稱西都,遂把五代吳的舊都江都府稱為東都。
⑵“海內”句:公元960年,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王朝後,先後用兵攻破荊南、後蜀、南漢等,南唐亦已朝不慮夕。
⑶憐,即愛。負米:《孔子傢語·致思》:“子路見孔子曰:‘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裡之外。後以“負米”作為孝養父母的故實。
⑷想憶:指別後思念。看來信:一作“望來信”。
⑸後期:指後會之期。
⑹殷勤:情意懇切。
參考資料:
1、
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
2、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2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生離死別,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別之詩大多消沉淒苦,字句顯得沉悶。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擺脫瞭這種傳統的寫法,成為送別詩中的名篇,徐鉉的這首送別詩,雖不及王勃詩那樣有名,但也別開生面,有其獨到之處。
詩的首聯扣題,寫送別,先寫送別時的形勢。當時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區正戰亂不絕。朋友相別,離愁別緒,本來就夠淒苦的瞭,又值兵亂不絕,更令人焦心。這“海內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瞭感離傷別的濃重氣氛,帶出下句“淚易垂”之意。
頷聯歸結到王四十五身上,並抒發瞭詩人的惜別之情。“負米”事見《孔子傢語·致思》,王四十三離開相對安定的地區,不辭艱險,回傢盡孝。下句作一轉折:“當此落英繽紛之時,我們二人正應把臂同行,賞花飲酒,你要回傢盡孝,我隻得在此送別,隻可惜辜負瞭春光。”“無可奈何花落去”,惜別之情更見淒婉。送別的氣氛,與王四十五的情誼,至此已抒寫得淋漓盡致瞭。於是頸聯語氣一轉,由傷離而勸慰。詩人另有一首《七夕應令》詩說:“鬥柄易傾離恨促,河流不盡後期長”。“後期”亦同此義。這句是說,一別之後,可以魚雁往來,相互寬慰,終還有相逢之日。末聯“折柳”相贈,則是古代朋友相別時的習慣,以後就成瞭送別的代稱。《三輔黃圖·橋》即記“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唐代權德輿《送陸太祝》詩亦有“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之句。這一聯是說: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贈,君須記取,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東都江都在江北,江寧則在江南,友人雖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時,必定會翹首南望的,所似特地說“此是向南枝”。這樣,末聯以折柳相贈,慰藉友人,歸結全詩。
此詩表達瞭朋友間的真摯情意,抒寫瞭離別時的纏綿情思,但傷別之中有勸慰,並不一味消沉。詩的語言也平易樸實,頗能感人。在送別詩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參考資料: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

創作背景

徐鉉仕南唐時,曾受命巡撫楚州(治所在今江蘇灘安),因得罪“權近”,被以“擅殺”的罪名流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慶),又改徙饒州(治所在今擾西波陽),不久又召回京師。《送王四十五歸東都》即寫於召回京師之後。
參考資料: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鐵球  流行性腹瀉  寫意  喜氣盈門  法執  苑二裡  烏麥  大風起兮  隻字不提  頸紋  程俊  雕塑作品  韓沖  麥哲倫  放射性損傷  格子裙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