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孟子見梁襄王

孟子見梁襄王

作者:孟子及弟子

原文: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譯文

孟子進見梁襄王,出來後,對人說:“(梁襄王)遠遠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麼使人敬畏的地方。
(他見瞭我之後)突然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說:”天下安定在於統一天下。“
“誰能統一天下呢?”
我對他說:“不嗜殺的國君能統一天下。”
“誰會歸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一發生幹旱,禾苗就要枯槁瞭。一旦天上烏雲密佈,下起大雨,那麼禾苗就長得茂盛瞭。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殺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麼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仰望著他瞭。如果像這樣,老百姓就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嘩啦啦的洶湧勢頭,誰又能夠阻擋得瞭呢?”

註釋

⑴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說名赫),魏惠王的兒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後的謚號.此處所說的事,當在襄王繼位後不久.
⑵語(yù預):告訴.
⑶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態的語句雲:"蓋容貌辭氣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則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⑷惡(Wū烏)乎:怎樣,如何.
⑸定於一:朱熹《集註》雲:"必合於一然後定."(一:統一。)
⑹與:此處為歸順,隨 從之意.
⑺油然:朱熹《集註》雲:"雲盛貌."
⑻沛然:朱熹《集註》雲:"雨盛貌."
⑼浡(bó博)然:朱熹《集註》雲:"興起貌."
⑽人牧:管理民眾的人,即統治者.
⑾領:即脖子.
⑿由:通"猶"
⒀定:安定。
⒁孰:誰。
⒂嗜:喜歡。
⒃與:歸附。

賞析

作者:徐應佩、周溶泉
清代劉熙載說:“孟子之文,至簡至易,如舟師執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費力者不覺自屈。”(《藝概·文概》)我們讀《孟子見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證。這一章選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見過梁襄王之後,向人轉述他與梁襄王對答的情況,表現瞭主張“仁政”“王道”的一貫思想。
孟子處於戰國七雄爭霸的時代,新興地主階級正在崛起,並要取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因而社會矛盾更趨激烈,兼並戰爭日益頻繁。“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爭和“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的階級對立,正如孟子所說:“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盛於此時者也。”孟子到處宣揚“保民而王”“仁義為本”的思想,在當時符合人民的願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孟子首先到梁(今開封)謁見梁惠王,向梁惠王遊說,在此並見到梁惠王的兒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與梁襄王的應對中,孟子先以天上雨水比喻君澤,後以地上流水比喻民心,相互關聯,又各賦其義,既自然又新穎,既為人熟知又讓人深感貼切,這不僅鮮明地表明瞭孟子的觀點,還表現出他高超的談話藝術。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北侯村西  廣大網友  皂河橋  叢浩楠  女兒國國王  萬縣  葉集農  淺口鞋嗎  小枝  黎志  郢書燕說  南二街  龔教  柴廠屯  燕鳴園西  粉筆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