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踏莎行·碧海無波

踏莎行·碧海無波

作者:晏殊

原文: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譯文

碧海波平無險阻,瑤臺有路可通行。細思量,當初就該雙飛去。想當時,輕別意中人,現如今,山高水遠何處尋。
灰塵落綺席,煙霧鎖香閨。寫好的書信,如何送給你。登高樓望遠方,細雨灑梧桐,天已近黃昏。

註釋

(1)碧海:海上神山。瑤臺;路上仙境。
(2)紅箋小字:用紅信紙寫的信。

賞析

此詞寫別情,深婉含蓄。以結句為最妙,蘊藉而韻高,頗耐賞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說沒有波濤的險阻,要往瑤臺仙境,也有路可通,原來可以雙飛同去,但當時卻沒有這樣做;此時“思量”起來,感到“不合”,有些後悔。碧海,指海上神山;瑤臺,《離騷》有這個詞,但可能從《穆天子傳》寫西王母所居的瑤池移借過來,指陸上仙境。接著兩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是說放棄雙飛機會,讓“意中人”輕易離開,此時後悔莫及,可就是“山長水遠”,不知她投身何處瞭。“輕別”一事,是產生詞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癥結所在。一時的輕別,造成長期的思念,“山長”句就寫這種思念。
下片,“綺席凝塵,香閨掩霧”,寫“意中人”去後,塵凝霧掩,遺跡淒清,且非一日之故。“紅箋小字憑誰附”,音訊難通,和《鵲踏枝》的“欲寄彩箋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樓目盡欲黃昏”,既然人已遠去,又音訊難通,那麼登高遙望,也就是一種癡望。詞中不直說什麼情深、念深,隻通過這種行動來表現,顯得婉轉含蓄。後接以“梧桐葉上蕭蕭雨”一句,直寫景物,實際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長。比較起來,溫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雖然妙極,恐怕也失之顯露瞭。
晏殊整整做瞭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剛峻”(《五朝名臣言行錄》),處事謹慎,沒有流傳什麼風流艷事。他自奉儉約,但傢中仍然蓄養歌妓,留客宴飲,常“以歌樂相佐”(《避暑錄話》)。他喜歡納什麼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會在男女愛情上產生多少離愁別恨,但他詞中寫離愁別恨的卻頗多。這可能和當時寫詞的風氣有關:酒筵歌席上信手揮寫,以付歌妓、藝人歌唱,內容不脫晚唐、五代以來的“艷科”傳統;也可能和文學創作的特點有關:它可以描寫人們的普遍感情,不限於作者的自我寫照。

創作背景

《踏莎行·碧海無波》當作於天聖五年(1027)作者貶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瞭劉太後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禦史彈劾,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此詞即在途中所作。
宋無名氏《道山清話》有一則記載,說:“晏元獻公為京兆尹,辟張先為通判。新納侍兒,公甚屬意。先字子野,能為詩詞,公雅重之。每張來,即令侍兒出侑觴,往往歌子野之詞。其後王夫人浸不能容,公即出之。一日,子野至,公與之飲。子野作《碧牡丹》詞,令營妓歌之,有雲‘望極藍橋,但暮雲千裡,幾重山,幾重水’之句。公聞之憮然,曰:‘人生行樂耳,何自苦如此!’亟命於宅庫中支錢若幹,復取前所出侍兒。既來,夫人不復誰何也。”或許由於夫人的“不容”,或其它原因,晏殊有時也放出心愛的侍兒,而旋又悔之,所以會產生一些離愁別恨。這首詞可能就是在這種情況中寫成的。
參考資料:
1、
陳祥耀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32-433
2、
唐紅衛.二晏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25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水洲  卵原細胞  夏海  愁悶  開源村  看雲路映日  通濟東  治傢  溫吞  舍曲林片  第一屆  於屯  石杉  幹沖  信力  渡船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