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作者:蘇軾

原文:雨後春容清更麗。隻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一紙鄉書來萬裡。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譯文

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隻有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發髻。
萬裡外的傢鄉來瞭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隻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註釋

①熙寧七年(1074),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蘇鎮江)。
②北固山:在鎮江北,北峰三面臨水,形容險要,故稱。
③碧瓊梳:指水。青螺髻:喻山。

賞析

惜春傷春,留春送春,詞中常調。這首“送春”詞卻別具一份女詞人的巧思妙想與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為情思,純從“樓外垂楊”著筆。從風飄柳絮的景象看,詞中所寫,當是暮春煙柳,而非細葉新裁的仲春嫩柳,這樣方與送春之旨吻合。楊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別的風習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別,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系青春”,卻是女詞人的獨特感受。從“送”到“系”,雖隻在一轉換之間,卻包含瞭想象的跨越飛躍,進一步寫出瞭柳的繾綣多情。那千萬縷隨風蕩漾的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的情思,力圖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還去”,春畢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過嘆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飄蕩的柳絮生出“隨春且看歸何處”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春愁,或狀漂蕩無依,即使聯想到“送”,也隻有“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的靈心慧性和纏綿執著,將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隨著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歸於何處。由“系”到“隨”,進一步寫出瞭柳對春天的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片從“春歸”生出,轉從送春的詞人方面著筆。“綠滿山川”正是暮春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的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時傳來象征著春歸的杜鵑鳥淒傷的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無情人,恐怕也要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從反面假設,“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情懷酸楚。寫到這裡,方才引出這位滿懷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隨春”難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這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化出,但獨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的春天,像是懷著無限別離的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春的詞人默然相對。時近黃昏,又下起瞭瀟瀟細雨。這“瀟瀟雨”,像是春天告別的細語,又像是春天歸去的嘆息。而女主公情懷的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著一種似有若無的對應與聯系,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的“雨”仿佛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的結語使詞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瞭一份悠遠的情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成一副淒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參考資料:
1、
陸國斌,鐘振振 .《歷代小令詞精華》 .長沙 :嶽麓書社 ,1993 :353-354 .
2、
龔學文 .《閨秀詞三百首》 .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6 :116 .

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鄉親友的聯系全靠江船通郵,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臘月,蘇軾受轉運司之命赴常、潤、蘇、秀等州賑災救濟。次年,即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春,蘇軾在潤州京口收到傢鄉來的一封書信,信中殷勤致意,詢問歸期,蘇軾的思鄉之情便難以抑制瞭,在身為宦遊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瞭這首詞。

簡析

最後兩句不回答鄉書中的問題,而以春光易逝,借酒澆愁作結,但有傢難歸之意已溢於言表。這種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發瞭他那種難以言狀的思鄉之情。
遊宦在外,仕途兇險。一封鄉書來自萬裡之外,勾起多少愁恨!借酒拼醉,隻落得悲上加悲。山清水秀,更平添幾多愁緒。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保拉  實力不夠  飽和點  等你回傢  蛾眉月  餘弦  國璽  吵鬧鬼  康砦  申園  陸運  網紋瓜  石榴籽  軟件業  晉祠鎮  看錯人瞭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