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長歌行

長歌行

作者:李白

原文: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枯枝無醜葉,涸水吐清泉。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譯文

桃李盛開的日子,榮華燦爛照耀當年。春風吹動萬物,大地上處處充滿瞭蓬勃的生機,草木都意欲彰顯自己最美的一面。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枯枝上不會長出醜葉,幹涸之水也會吐出清泉。天地萬物都跟隨大自然的運轉,太陽公羲和沒有停鞭休息的時候。如果功名不早著,自己的功勛怎會彪炳史冊呢?桃李開時須是春天,誰能讓白天悄悄流逝,而期望它能再次回來?富貴與神仙,兩者是不能同時得到的,再蹉跎下去二者都會以失敗而告終。金石尚且能夠銷鑠,風霜尚且沒有固定的品質,何況是人呢?害怕等到日下月落之後,隻會在歌與酒之間強顏歡笑,蹉跎時光。秋霜是不會等人的,突然之間蒲樹與柳樹的葉子就凋落瞭。隨著時間悄無聲息地流逝,人也會早早衰老。

註釋

①羲和:神話中羲和駕車,指的是太陽的運行。
②竹帛:史冊。
③務:需要。
④青春:春天。
⑤貰(shì):借。
⑥蒲柳:蒲與柳都早落葉,這裡用來比喻人的早衰。

賞析

李白這首《長歌行》深受同題古辭的影響。長歌行古辭或寫及時建功立業,不要老大傷悲;或寫遊仙服藥,延年長壽;或寫遊子思鄉,感傷人命短促。陸機《長歌行》恨功名薄,竹帛無宣;謝靈運《長歌行》感時光流速,壯志消磨;梁元帝《長歌行》寫及時行樂;沈約《長歌行》寫羈旅行後倦戀金華殿,功名未著,竹帛難宣。總之李白之前運用長歌行古題者,均觸景感時,抒寫悲傷之情,寄寓著他們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悵惘感傷的心靈。李白由此感悟人生,聯想反思自己功業無成,遊仙不果,重蹈古人的覆轍,陷入痛苦之中,不抒不快。於是盡情傾吞,激昂文字,悲歌式的心靈,融匯著千古人所共有的情愫,感發著人意,體驗著人生的苦樂。
此詩前十句為第一段。開端兩句,總述桃李迎春得朝陽而鮮花怒放,爭芳吐艷,然而它也隻是榮華當年。一年一度春芳桃李,這是自然規律,因而桃李花開是春天的象征,是美好的象征。經過幽閉冬藏的寒日籠照之後,轉而接受春日溫暖的朝陽撫摸,使大地萬物頓感復蘇,呈現瞭活躍的旺盛的生命力,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精神倍增,昂揚奮進,這是物之常理與人之常情。故人們把人生美好時刻稱之為青春。可是作者認知不限於此,而更深入探索桃李迎春吐艷,其條件是須春陽細膩的化育,苦心無私地用功,生存發展離不開春日陽光。由此作者更悟出君臣關系的相互依存的道理,預伏後面“功名不早著”之因。日這個描寫意象在古詩中曾有象征君王之意。桃李遇春陽而開,賢相逢明君而榮,自然常律與人事常理,有其相似之點,明寫桃李,暗喻君臣事理。這可能是用“得日開”的甘苦用心吧!美好意象的描寫,深含著美好感情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美雖美;但尤感不足之處,隻是榮華當年,因而更值得珍惜。接著作者連用四句詩贊美春光之妙用,“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枯枝無醜葉,涸水吐清芬。”東風送暖,遍吹大地萬物,陽氣萌發,萬物從蟄伏中蘇醒,爭現新姿,構成瞭一個生命律動的美的境界。因而草木盡欲顯露英姿,冬日的枯枝醜葉敗落凈盡。“無醜葉”的對應之意是“竟美葉”。已經乾涸的水泉,也噴吐著清香的水柱。這四句從開端的桃李花開一點,鋪敘春回大地的全景。桃李艷美又襯托東風不停地化育萬物,草木換新顏,涸泉復吐清芬,盡現出春之美,寫出春之境界。總上六句詩正是詩人觸景所生之美感,又以平淡自然的文字與詩句,繪成春光美的形象與意境,詩人入於境中,而又出於境外,妙筆生花,與境冥合。於平淡的描寫中凝聚著深蘊美與哲理性認知,然而它絕不同於自然教科書的說理。這一段後四句則由上面春光境界的描寫而轉入討論,發抒感慨,尋求造成這一美景的力量來源。“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作者依據中國古代哲學傢見解,也認為這是自然界的神力,運轉天地,故而有春、夏、秋、冬四季,因而也就生成瞭宇宙中萬物的自然生存、發展、死亡的各自規律,形成瞭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不過人們總是偏愛春日,而厭惡冬日,不過這是當時人們無法改變這一陰陽變化的規律。當然他們也從天地運行不止,時光流速,永無停止中,觀察萬物的生衰,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悟出瞭一個人生道理,人亦應如春日桃李花一樣,要在青春的美好時刻,展示懷抱,建立豐功偉業。生時為人們仰慕贊美,死後美名留青史,千古流芳。可是在現實中的李白,雖有美好的理想和作人的價值觀,以及奮進不止的精神,但由於得不到“日”(皇帝)的溫暖撫育,年華老大,駕著六龍的日神車,馭手羲和又催趕不停,如不能在青春時早立功名,就更不能留名於竹帛的史書之中。默默無聞地離開人世,故深為痛恨。外在的無形壓力與內在憤激之情的積鬱,終於迸發出憂患不平的心聲。從過去的借鑒,目前的現狀,到未來的預測,拓展時空,言淺而意深,雅正而渾厚,發展瞭五言古詩的傳統特點。詩寫到這裡詩情與意旨都該停頓,但留給人們的是為何功名不早立,結局又是如何的懸念。
詩的後十句為第二段。頭兩句照應開端,深化詩意。桃李既然是專在追求青春,應青春而顯美容。那麼有人能賒取太陽,使其不動,青春不是永在嗎?“誰”字有疑問之情,本是不能之事,設想其能,從幻想中慰勉自己,從幻境中享受快感,從而減輕瞭心裡壓力,從困境得到解脫。然而幻想是暫時的,當其轉化為現實之時,也就從狂熱轉化為冷靜,用理智濾取生活的軌跡,明確是非與得失,於是鑄成“富貴與神仙,蹉跎兩相失”的痛定思痛的詩句。對於自己的言行作出瞭新的判斷,知昨日之非。追求富貴功名,神仙長生,這是統治階級的享樂意識和人生價值觀。當瞭官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標志,自然富而且貴。於此又滋生長生不死的幻想和妄求,目的永遠保持自己的權貴地位與富裕的生活條件,名與利兩收。求官不得則遊仙,表示超然物外,清高自恃,平等官吏,也能獲得美名。可在唐代它又是作官的終南捷徑,初盛唐的封建士人多通此徑。李白亦不例外,拜謁官吏,尋訪名山高僧仙師,獲取功名富貴。於今兩相失敗,一事無成,虛度年華,悔恨不及,再次跌入痛苦的深淵之中。進而想到古人曾說的“人生非金石,”“壽無金石固,豈能長壽考”,於是發展成為“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就算人生如金石之固,可金石在長久的風霜侵襲與磨蝕之下,也會使完整之體粉碎為沙礫,更不用說人又不是金石。春之桃李、草木、清泉等也自然難以保持它們春日美姿瞭。言外之意,人不能長生,其功名富貴就要及早得到,否則就有得不到危險;既或得到瞭也難以長存。所以古人求仕的經驗,“早據要路津”,實現竹帛留名的人生價值。表面上看這兩句與前兩句無關,然而它是似斷實連,是對遊仙長生的否定。詩意的發展,感情跳蕩,思潮起伏的寫照,因而表現為詩句的跳躍性,留給人們以懸念,追求究竟,誘人深入,弄得水落石出。當其悔恨昨非之時,必然改弦更張,作出新的抉擇,“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及時行樂,縱情歌唱,酣飲消憂。否則就要落在時間的後面,衰朽之軀,想行樂也不可能瞭,空空地走向死亡世界,白活瞭一生。一個“強歡”,透露出其內心曲隱之愁情,是不情願地造作歡情,是無歡心地造作歡情,是借歌與酒消解胸中愁情,是一時的麻醉。這種有意識麻醉自己是心靈更痛苦的表現,這是李白藝術上超常的表現,發人人所感而尚未意識到的內心深曲。這是大傢路數,而非小傢捉襟見肘的手法。然而,就是這一點強作排解的自我克制的希望,也難以達到與滿足,痛心地寫下瞭結尾詩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嚴酷的秋霜從無仁愛之心,蕭殺萬物,於人也無所惜,突然間降臨,侵害蒲柳之姿。蒲柳為草木之名,體柔弱而經不起風霜,經霜而枯枝敗葉,苦無生機。這裡是用典,《世說新語》記載,顧悅與梁簡文帝同歲,而顧發早白。簡文帝問顧“卿何以先白?”顧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經霜彌茂。”蒲柳之姿是顧自指,松柏之姿喻簡文帝。李白用此典切合自己身份,微賤之軀,經不得風霜摧殘。秋霜這裡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時又是象征邪惡的政治勢力的殘酷打擊。以不可抗禦的力量打擊毫無準備的柔弱微賤之軀,其結果不言自明。結句不僅含蘊豐厚,而感情也至痛。令人不平,催人淚下。真是可以稱作長歌當哭之作。
李白這篇樂府詩綜合前人同題之作的長處,而自成一格,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清新俊逸,奇偉特出,是大傢手筆。詩以比興詩句開其端,觸景生情,但它並非泛詠桃李榮謝,人生無常,及時行樂之作,而是表現出用常得奇,抒寫出超出常人的胸懷壯思,生命的價值。絕非庸庸碌碌的小人私欲,它是盛唐時代精神的高揚。它描寫出一代人的精英的愛國衷腸,對美好的自然春景的贊頌,對愛美與追求美好理想的傾訴,對自己事業無成的憤懣及自我解脫不成的痛苦,敞開心扉,讓人們盡情瞭解他的內心衷曲。一顆跳蕩的心,激蕩的變化,萬端的感情,牽動著優美的自然畫面,透視出社會的不公正。美好理想總是難以兌現,為此而憂患著,抗爭著,終不免遭受秋霜的厄運。美好的人性遭受摧殘,不是一個時代的現象,而是階級社會中共有的現象。盛唐社會尤其如此,令人深思。
李白成功地塑造這天才者遭受厄運的心象,還借助於他熔鑄古詩的敘事、抒情、議論手法於一爐,運用得出神入化,揮灑自如,成為一個完整藝術表現體系,隻見詩境美,而不見技法。這正是李白所追求的清真美。
參考資料:
1、
宋緒連 初旭.三李詩鑒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212-215

創作背景

《長歌行》是李白擬樂府舊題而創作的一首樂府詩。其創作的具體時間難以考索,但從其創作內容約略可知必寫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以後,亦即“賜金還山”,離開朝廷之後,隻有如此才能發出“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的深沉而意味無盡的悲慨,因而“強歡歌與酒”。如無切身遭際與體驗,不應如此長歌當哭。李白是位愛國詩人,本自熱衷功名事業,功成身退,為此曾走隱逸遊仙的終南捷徑,早著功名,名垂青史。也曾獲得瞭美好的機遇,唐玄宗三次下詔征聘李白,金殿謁見對策,又得到唐玄宗的特殊禮遇,待詔翰林,隨時顧問,榮極一時。然而由於他個性疏放,嫉惡如仇,頗受權貴忌恨,小人讒言,而被逐出朝廷,美其名曰“賜金還山”。這對李白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希望與理想如曇花一現,而失望墮入悲慨的深淵中,求仙學道以求精神寄托。當他冷靜地反思之後,才感到自誤,“富貴與神仙,蹉跎兩相失”,但猶有知非而振起之意,覺時不我待。此詩正切此情,合此理,抒寫心靈,其詩情近於《將進酒》、《行路難三首》、《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篇。又安史亂起李白則更跌入憂國的狂潮之中,因此不似作於安史之亂後的晚年。
參考資料:
1、
宋緒連 初旭.三李詩鑒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212-215

簡析

《長歌行》,樂府《相和歌辭》舊題。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期望及早建功立業,期望功垂千古、名留史冊的強烈的用世之心。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毛營  天竺山傳奇  吹吹空調  錦旗  南港村  夏季奧運會  澪之料理帖  雙甸鎮  漠泊  是哪部  新久力  遂意  行大運  魚蟲  白介素  慈愛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