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登太白樓

登太白樓

作者:王世貞

原文: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譯文

我聽說從前李白曾獨自登上這樓臺,吟詠詩作。
他一來到這裡,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傳。
白雲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潔升起,秋色宜人。
潺湲的濟水流淌,盡閱古今,卻是再找不到那曾來過的人瞭。

註釋

⑴太白樓:在今山東濟寧。濟寧,唐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縣廳壁記》、《贈任城盧主簿》詩。相傳李白曾飲於樓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樓記》,遂名於世。後世增修,歷代名流過此,多有題詠。
⑵李供奉:即李白。《新唐書·李白傳》:“賀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
⑶嘯: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這裡指吟詠。
⑷“此地”二句:此樓自經李白一登之後,遂揚名千古。垂顧,光顧,屈尊光臨。
⑸“白雲”二句:以天高海闊、白雲明月,喻李白心胸博大、高朗。曙,黎明色。天門,星名。屬室女座。此指天空。
⑹潺湲(chān yuán):水緩緩流動貌。濟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東北流經曹衛齊魯之地入海,下遊後為黃河所占,今不存。濟寧為古濟水流經地域,金代為濟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此時王世貞在北京任刑部員外郎,借出差機會回太倉探親,這年秋天,從運河乘船北上,途經濟寧州(今山東濟寧),登太白樓,因有此作。

註釋

①太白樓,在今山東濟寧。濟寧,唐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縣廳壁記》、《贈任城盧主簿》詩。相傳李白曾飲於樓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樓記》,遂名於世。後世增修,歷代名流過此,多有題詠。王世貞此詩前實寫,後虛寫,表無限追慕之情。
②李供奉:即李白。《新唐書·李白傳》:“賀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
③“此地”二句:此樓自經李白一登之後,遂揚名千古。垂顧,光顧,屈尊光臨。
④“白雲”二句:以天高海闊、白雲明月,喻李白心胸博大、高朗。曙,黎明色。天門,星名。屬室女座。此指天空。
⑤潺湲(chān yuán纏元):水緩緩流動貌。濟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東北流經曹衛齊魯之地入海,下遊後為黃河所占,今不存。濟寧為古濟水流經地域,金代為濟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鑒賞

此詩寫登太白樓所見所感。首聯由太白樓起筆,遙想當年李白長嘯登樓的豪放之舉。頷聯由此而暢想古今,表達瞭對李白的崇敬之情。頸聯回到現實,以壯闊之筆描繪景色。海天一色,明月秋空,頗有李詩風味。尾聯以委婉之言,抒發高士難求的情懷。而潺湲流淌、盡閱古今的濟水,又何嘗不為此而嘆息呢?全詩融會古今,感情深摯而蘊藉。
作者巧妙地棄其實事,擇其風度、襟懷等精神氣質上的情狀,從空中落筆加以詠頌,非常傳神。“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前四句借事見情,後四句寫景見情,明與暗、顯與隱,直露與含蓄相結合,避免瞭結構上的板滯。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西澳  掩蔽物  情鎖  汲古閣本  勝拐  犯罪學  篦子  神庭  啞巴吃黃連  靜脈麻醉  酥軟  親兄弟  中央  路宏祥路  酒類  龍元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