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詠牡丹

詠牡丹

作者:陳與義

原文: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譯文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瞭祖國的河山,十年瞭,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麼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風中,欣賞著盛開的牡丹。

註釋

①一自:自從。
②胡塵:指金兵。入漢關: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從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詩人作此詩時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國語·周語》雲:“昔伊洛竭而復之。”因此,“伊洛”既指詩人的故鄉洛陽,又暗寓他亡國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鄉,當時詩人所居處。
⑥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詩人自指。 時詩人四十七歲,卻有老態之感。
參考資料:
1、
張海鷗主編 .宋名傢詩導讀 .廣東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1年 .

賞析

作者陳與義是南北宋相交時的著名詩人。這首詩是作者南渡後於紹興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鄉縣北,與烏鎮隔水相望)時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說離自己的傢鄉洛陽(伊水、洛水)是路途遙遠,也是說傢鄉被金兵占領的時間也已經很長久瞭(十年)。
在這首詩裡,作者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自己獨自一個在觀賞,實際上想說的是什麼時間我才能再回到故鄉去觀賞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況,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自己已變得老態龍鐘,然而傢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作者通過牡丹而強烈地表達出瞭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萬千的愁緒!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紹興六年(1136),當時陳與義以病告退,除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浙江桐鄉。他雖身離官場,但心系魏闕,對國事非常關心。陳與義是洛陽人,洛陽以牡丹聞名天下,因此他見到眼前牡丹盛開,勾起瞭傷時憂國的情感,寫下瞭這首傳佈人口的佳作。

鑒賞

借詠牡丹以抒發國傢興亡之感,思念故園之情,是這首絕句的特色。在構思和手法上與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極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風景”來烘托感昔傷今和漂泊他鄉的淒苦之情,陳與義用看異鄉的牡丹來抒發萬千感慨,都是以樂景寫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強烈藝術效果。
前半回憶往事,既有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感慨。“國破傢亡欲何之”這和杜甫因安史之亂而漂泊江湖,走投無路的境況也很相似。對於歷史背景的交代陳與義更為明確。
後兩句化用張商英“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看牡丹”,但陳與義寫得更為含蓄,更為深沉。杜、陳二人體驗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一樣,所表現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連,所以寫得一樣深刻。而藝術技巧還是杜甫技高一籌,寫得更含蓄。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四季平安  福萊  三戶  陶灣站  二套  那桃  文過飾非  大力開展  碼子  橄欖綠屋頂  怪你  湖北路  基斯  半托迦  交易所  商傢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