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北青蘿

北青蘿

作者:李商隱

原文: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譯文

西邊殘陽已經落入崦嵫山嶺;我到山中茅屋尋訪一位高僧。隻見風吹落葉不知人在何處;冒著寒雲尋找翻過山路幾層?
黃昏才見到他獨自敲打鐘磬;看他多麼自得手上柱著枯藤。我想世界萬物俱在微塵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愛憎?

註釋

①青蘿:山名。
②崦(yān):即“崦嵫”(yānzī), 山名,在甘肅。古時常用來指太陽落山的地方。
③初夜:黃昏。
④寧:為什麼。
⑤“世界”句:語本《法華經》:“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還談什麼愛和恨呢?

鑒賞

詩是寫訪僧忽悟禪理之意。首聯點出造訪的時間;頷聯寫尋訪孤僧的過程;頸聯寫黃昏時才尋到;末聯是抒發感慨。訪的是孤僧,因而以“獨敲”、“一枝”、“人何在”等點出“孤”字來。最後兩句,以“微塵”照應“僧”字,處處緊扣題意,表現瞭詩人在苦悶彷徨之時,不滿現實,而向往佛傢的消極情緒。

鑒賞二

詩人在激烈的牛、李黨爭中被搞得心疲力盡,漂泊的生活,孤獨的處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紅塵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觸一下清凈的佛傢天地。
首聯寫詩人尋訪僧人之事。時當紅日西沉山谷,詩人進入山中,去拜訪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寫出僧人居處的簡樸,“孤僧”,寫出僧人的不厭孤獨。而詩人此時正逢生活清苦、親朋離散的艱難歲月,他尋訪這樣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顯然是要從對方身上獲得啟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惱。清苦人尋清苦地,孤獨客訪孤獨僧,俗與佛已有瞭精神交流的契機。
頷聯寫詩人尋訪所經之路程、所見之景物。“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時當深秋,滿山的林木飄下紛紛的黃葉,詩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卻不知住在哪裡。“人何在”,使人聯想到詩人於山林間四處張望的神態,顯現出山間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發表現出這位孤僧遠避紅塵的意趣,這正是詩人探訪的目的。對句更將僧人的幽藏作進一步的渲染:詩人沿著寒雲繚繞的山路,盤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盤山之路走瞭幾重。山路入雲,已見其高,何況入的是“寒雲”。“寒雲路幾層”不僅寫出僧人的高居塵上,也寫出詩人不畏辛勞和艱險、—心追尋禪理的熱切之舉。此聯二句寫景而兼記行蹤,景中暗含著僧人和詩人的影子,言筒意豐,蘊藏極富,堪稱方傢妙筆。
經過千回萬轉,詩人終於找到瞭茅屋,見到瞭孤僧,頸聯以精煉的筆墨描繪瞭僧人的簡靜生活:“獨敲初夜磐,閑倚一枝藤。”“初夜”二字與首句“殘陽”相關照,寫出到達茅屋的時間。夜幕降臨,僧人在茅屋中獨自敲磐誦經。“獨”字與次句的“孤”字相呼應,因為是“孤僧”,所以獨自敲磐。雖隻身獨處,而未怠佛事,可見其對佛的虔誠。詩人此時站在茅屋外邊,耳聽清脆的磐聲,眼望寂靜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靜謐與安詳,此中再無紅塵之困擾。待到僧人佛事已畢,詩人走進茅屋,與之交談,對交談的情狀僅用“閑倚一枝藤”五個字概括,卻內蘊豐富。“藤”是藤條做的手杖,極為簡樸,僧人所“倚”,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見;難得的是僧人那份“閑”態,居清貧而安閑自如,從容不迫。
尾聯寫詩人獲得瞭思想的啟迪。“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佛教認為大千世界全在微塵之中,人也不過就是微塵而已。詩人領悟瞭這個道理,表示今後不再糾纏愛憎,眾心凈慮,以淡泊之懷面對仕途榮辱。
綜觀此詩,語言凝煉,富於蘊藏,層次清晰。詩人先寫出訪,次寫途中,再寫遇僧,最後以思想收獲作結。詩人先將筆墨集中在探訪之上,描寫僧人居住狀態的孤獨。用“獨敲”一聯勾勒,“獨”字和“一”字均照應瞭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閑”字寫出佛傢對紅塵物欲的否定,突顯出詩人希望從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脫,將愛憎拋卻,求得內心的寧靜。最後寫詩人訪僧忽悟禪理之意,更襯出孤僧高潔的心靈。此詩所表達的就是一種不畏辛勞艱險、—心追尋禪理、淡泊之懷面對仕途榮辱的願望,既贊美瞭僧人清幽簡靜的生活,又表現出詩人對憚理的領悟,淡泊之懷面對現實、從容之心面對仕途榮辱。
參考資料:
1、
韓成武.唐詩三百首賞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27-329
2、
方笑一評註.唐詩三百首品讀: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04:207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增殖周期  美容院  賽地  小桂  東高村  愛語  本科院校  水關  帕特  脆響  仰角  白日美人  沒緣  大女主  王應麟  節目預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